8月8日下午,高二博雅班的两位同学来到复兴中路的银行博物馆开展”进馆有益”的课题研究,得到了馆内的尤越老师的接待并认真倾听了讲解。
银行博物馆总分为五层,展厅分布在二到三层。第一部分主题为“汇通天下、西风东渐——中国传统信用机构和近代在华外资金融机构”,展示了钱庄、银号、票号、典当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和运作机制,以及在办理业务时需要的印章、票据、机器等,品种繁多却井然有序。第二部分的主题为“为岁月流金、曲折前行——华资金融机构的兴起和解放前夕的金融业”,讲述了中国近代金融业的兴衰变化,在这一展区还陈列着被称为镇馆之宝之一的“美国钞票公司钢雕钞版”一组。这些民国时期的印钞版不仅以全手工打造令人赞叹,也表现出民国时期金融业的繁荣景象。第三部分的主题为“励精图治、海纳百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金融业”,主要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革命根据地与解放区的特殊货币。
在银行博物馆中,重中之重当属于镇馆之宝之一的“扑满”。“扑满”,简而言之就是储蓄罐,它起源于民国时期的大康银行所发行的赠客礼品,其肩部刻有红色的篆书——“扑满”二字,而扑满二字的上方留有一个长条形的储币口,下方印有“大康银行特制”等字样,表明它的来历。
而尤越老师在为同学们讲解这储蓄罐的来历的同时,也向她们解释‘’扑满‘’二字的由来以及其名字所代表的含义。“扑满”二字即是“满而扑之”,装满了就摔碎它的意思。古时大多数扑满是用泥烧制而成,呈圆体,平底,顶上留有可以投钱的长条状孔。但与现代的储蓄罐随取随放的功能不同的是,它只有入口却没有出口,于是钱币可以放入,但除非将它装满摔碎,不然无法取出。而“扑”就是摔的意思,所以称之为“扑满”。关于其名称由来往往参照古代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卷五中的记载:“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具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土,粗物也,钱,重货也。入而不出,积而不散,故扑之。”
这一“满”一“扑”的过程,演绎了从积累储蓄到消费的一个过程。扑满的背后也因此深藏着久远的储蓄文化,亦成为一种文化象征。扑满这个古老的储蓄方式也借喻着做人做事之真理:一则是聚沙成塔,积水成渊,积累和坚持的意义,目的就是节俭一点,再节俭一点;二则是“满招损”,满则扑之。为人处世的道理与扑满有着相似之处。人活一辈子,“入而不出,积而不散”,无论是话太满,还是人过欺,久而久之,便都会招致“满则扑之”的境遇。
扑满往往作为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和初步学习理财的工具,但随着时代发展,扑满渐渐被随存随取的储蓄罐所替代。可对于人们,尤其是学生来说,扑满的精神价值是值得大家去从中挖掘和学习的,两位同学十分感谢尤越老师能带着大家领略馆内镇馆之宝的风采。此行的进馆亲临银行博物馆也为同学们下阶段的课题研究打开了视野,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