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进校园》
廉洁文化是中华传统美德,它提倡的是公正自律、秉公办事的精神和态度。廉洁文化的传播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发展,传播正能量。
让廉洁文化进入校园是必要的。
校园是对下一代教育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廉洁文化进校园,不仅老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建立了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这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当代社会中的学生,每天在校园度过的时间比和家人相处的时间还要多,所以在校园里受到的教育和引导比课余生活更为有效,这种教育和引导对学生的影响是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这也说明了廉洁文化进校园的必要性。廉洁文化进校园为的就是学校的清明,让孩子有一颗纯净的心。
让廉洁文化进入校园是必需的。
廉洁文化进校园是有针对性的,针对的群体是学校全体。对于学生而言,学校廉洁文化的开展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意志品质,培养共产主义思想。前些年,学校教师受贿被屡屡报道,家长送礼,老师全盘接受,学生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都没有学习到廉洁文化,反而会被行贿受贿的不良行为和风气影响。如果学校开展廉洁文化的宣传活动并在德育教育方面做出有关要求,家长不行贿,老师不受贿,就能成就一个内外皆净的校园。在一些教育管理不严格的地方或城镇,有的老师会强迫学生上补习班变相收费,这是教师对自己工作的不负责任,对下一代的不负责任,是人性中贪婪的显露。廉洁文化进校园,从思想上规范校园中教师的行为,保持教师的职业道德,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和师风师德。在各类评优评先的评选中公平公正也是廉洁文化进校园的一部分,这份公平公正是学校的信誉和它本该有的庄严,这份结果对学生来说有可能就是人生的转折,做不到公平公正,改变的是学生对老师,对校园,甚至以后面对社会的看法,改变的是学生的健康心理,所以校园需要公平公正,需要良好的风气,需要廉洁文化。
廉洁文化进校园,是必要的,必需的。在这个社会高速发展的崭新时代,让廉洁文化进入校园,把廉价文化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下去。
高二1班 吴旻桥
《点滴廉政入心田》
从小时候起,我们就能在电视上看到某某官员贪污被抓,而廉洁的官员被人称道的新闻;做过的许多文言文中也总是有那些清廉爱民、一身正气,流传至今的官员……可这些总令人觉得有种距离感。其实,在校园中,我们也能用自己的双眼追寻无处不在的廉政文化。
有句话叫:“不廉,难以聚人心。”廉政文化可以使人更被信服。初入学堂,老师便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教师节的时候,你们都不要买花送给我们。对于老师来说,你们的自我成长,更让我们欣慰。”后来我们才发现,老师这样在一开始就说明,是因为往年教师节,那些买来被送给老师们的鲜花会因为它们的保质期很短,迅速遭受被扔进垃圾桶的命运,即使堆积于桌面上也会影响办工,不仅劳力伤财,将学生的这份心意最终扔进垃圾桶也是令老师们舍不得和心痛的。即使是一朵不那么贵的花儿,老师也不愿我们买来,这是因为中国长久以来的廉政文化,老师们在身体力行,让这种文化通过生活点滴播撒在的我们尚小的心灵中。有这样的老师教诲,我们会更加亲其师信其道,廉政文化就是有这样一种促人共同自发进步学习的力量。
廉政文化还可以使我们更集中于自己眼下的路,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而不被外物所惑,不被外物所役。在学校里,校服不是名牌,简洁大方,上面没有多余的修饰,可以让学生们平等友爱地相处,不戴上有色眼镜来看人,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养成不慕浮华,专注脚下的品质。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无需担心明天的穿着,也避免了父母购置大量的衣物,让我们把心思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让我们不因为处于这个眼花缭乱的消费时代而随波逐流,购买没有必要,时效极短的物品,减少资源浪费。廉政文化不能为我们带来耀眼亮丽,但可以让我们在简单中远离喧嚣,学会思考,做出选择,更加专注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散发出一种专注于一事的活力,拥有一个面对时代潮流仍然保持淡泊的心。
廉政一词,总让人感到太过遥远、不近人情。不经意间,点点滴滴的廉政文化,早已渗入我们的生活,进入我们的内心,让我们面对纷繁的人事时,如一盏明灯,引领我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让我们更愿意与那些简单淡泊,不追名逐利的人交往,让我们在面对种种诱惑时,不会被冲昏头脑,守住本心,不为所动。《小王子》中说:“真正的美好,对你而言重要的东西要用心去看而不只是眼睛。”对于身边的、校园中的廉政文化,我们也要用心体会,理解发扬这种文化。
高二3班 蔡云
《廉洁文化进校园》
作为一名高中生,一定接触过不少与“廉洁”一词有关的古诗词,如蒋世红在《五绝谭》中写的“方寸甘长守,不堪入浊流。”;于谦在《石灰吟》中写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亦如传唱多年的“为人正,为政勤,为官廉,为民实。”虽然这些都是围绕“做官”为主而诞生的诗句,但“廉洁”只与官场才有联系吗?
恰恰相反,廉洁早已形成了一种优秀的文化内涵,是可以和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提并论的重要推广精神之一。无论是社会人还是作为学生的我们,都应该深刻了解和发扬传承廉洁文化,使廉洁文化走进校园,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
何为廉洁文化?廉洁文化,体现在我们办事的态度廉政、公道,做人处事要讲道德,与人相处要团结,共创和谐的文化范围。
廉洁文化体现在我们的身边。“廉洁文化”可小至身边:老师拒绝了来自于家长想要以金钱换来对自己孩子的“特殊关注”,这就是廉洁;学生在心中种下超越功利趋洁向廉的种子,这就是廉洁;也可大至社会:医生回绝了塞来的红包,为每一位病人保证了平等的权利,这就是廉洁;法官抛弃了高额的诱惑,为冤屈伸张正义,这也是廉洁……
社会离不开廉洁,倘若没有了廉洁,这社会将被肮脏的污渍所浸染。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偷杀抢掠,无恶不作。四处布满了横行霸道,欺软怕硬的家伙。何处才能寻得一片净土?只因失去了廉洁。
每一代的孩子都在不断的进步,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的素质也在提高。因此,从小灌输“廉洁”概念尤为重要。他们需要生活在一个廉洁的环境中成长,所以“廉洁文化”进校园,刻不容缓。
我们可以倡导学生学习廉洁文化的含义,在他们心中扎下坚实的基础。再由学习概念体现到实际行动中去,将廉洁文化发扬光大,影响身边每一个人。
然而现在的社会环境并不能做到完完全全的廉洁,诈骗、偷窃、打架、欺凌行为比比皆是,我们应该主动去改正自己的错误,换来一个美好的社会环境,成就一种廉洁的文化氛围。
向着未来的一片蓝天而努力,向着美好的希望而奋斗!合力共创廉洁的校园文化环境,从你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高二4班 陈佩琪
《廉洁风气进校园》
“廉洁”一词常常被人们挂在嘴边,可又有多少人真正尝试去剖析这词的起源用意,探究它与我们学生间的关系呢?
“廉,仄也,从广( yǎn)廉声,引申之为清也,俭也,严利也。”(见《说文解字》 ),其本意指堂屋的侧边、棱角。因堂屋侧边廉石多平整修洁, 又棱角高耸峭立,故人有高行称之为廉。后人以廉字方正,正直来喻人清正、节俭、严于律己,有正直的品德。据考,“廉洁”一词最早出现于屈原的《离骚》:“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廉洁,即当廉不贪直不倚。政之要在于兴一方,为政之要在于敢创新,治政之道在于求民安,施政之本在于洁自身。
古人有云:“惟廉者能约已而爱人,贪者必瘦人以肥已。”、“大利而易其义,可谓廉矣。”、“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流清,废贪而廉。”这些字字句句都是古人们对自身及官员的期望与要求。
于是在古时候,便有许多人坚守着这份对自身的约束,北宋包拯便是这样一个人。他为官清廉公正是妇孺皆知的,老百姓称之为“包青天”。 包拯一生,身居高位,廉洁无私,痛恨贪官污吏,到了晚年,担心后人会出不肖之徒,于是就在家中立了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著名的《诫廉家训》以警戒后人。其意大致是:“凡是包氏后代子孙中有贪污受贿者,不能被称为包氏后代,甚至死后,也不能葬入其家族的墓地中。不遵从此训令者,一概不是包公子孙。”这体现了包拯清正之“廉”。
这样的优秀传统,延续至今。我国现代著名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马寅初,他解放前曾担任浙江省财政厅长。有一天,德清县有一个想当县长的人托人将一千大洋送给马寅初,请马寅初“开开后门”,让他就任某县县长。马寅初勃然大怒,骂道:“不要脸的东西,这种人今天能用钱打关节,真的当了县长,一定是个贪官。凭这一条,他就不能当县长。立即吩咐来人把钱退回。这便马寅初公正严明拒“贪”的“廉”。
或许会有人不禁发问了廉洁的含义与起源,但这“廉”与我们学生而言又有什么关系呢?廉洁是一种不苟且。苟且就是得过且过,也还有明知不对、下不为例的意思。古人云:“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也是一种不随波逐流,人人都处在一个或大或小的圈子里,也就导致人们会被自己的圈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一定程度上的随波逐流几乎成了必然。由此可见真正做到“廉”不是易事。
我们作为学生,尚在成长的关键期,三观树立的关键期。在此时我们更应该让“廉洁”在我们心中驻扎,即便是埋下一颗小种子,也能在日后变成参天大树,让我们更好地成为社会之栋梁,为祖国的明天添砖加瓦。
廉洁决不是官员的“专利”,对普通人而言也有加强人身修养、保持人品高洁的意思在里头。于我们学生而言 ,便是保持初心,以清明的标准衡量事物,平凡而不平庸,使我们的“廉”。
高二5班 蔡璟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