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号周三,一行八十人浩浩荡荡的从学校出发,在微雨中到达了交通大学闵行校区。
这是我们的第一节科创实践课,也是第一次新组员间互相协作完成任务。由此,合作与团结成为了我们这一节耗时两个小时课程的中心点。
“受益匪浅。”这是参加完“机器人组建与编程”的同学精简概括的四个字。
同样的,参加完“robot”的四个小组也是感触颇深。首先从最基本的程序运用与绘图出发,每个组都用了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示。
第一组的设计明显属于保守类,从“说话”到“眨眼”再到“互动”无一缺漏,而剩余的三个小组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课程以外的突破。第二小组将“站立”设计进了程序中,第三组则不仅将“站立”完整展现,还在设计中加入了“走”,虽然发生了一点小意外,但是勇于突破是教授所赞赏的。第四小组则是四个小组中完成最全面也是最优秀的。除了“说”,“走”,第四小组的成员们更是将“指令”与“互动”融合在了一起,并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得机器人——这个由金属板组成的机器变得更为人性化。
然而,教授的评价却是让在座的各位都有些惊讶:“第四小组的确是公认的,最好的。因为他们的表演最全面。第一小组也是不错的······但是,关键不在此。你们现在才刚刚入门,这些简单的指令,无论是多还是少,都不值得关注。反而,你们需要的是团队精神。一个好的作品,更关键的,在于融入了一个团体的智慧。”
参加完课程的第二小组与第三小组在事后也曾发表过类似调侃:“我们在前二十分钟都不知道该干什么,简直一团乱,后来才慢慢好起来的。”
第一小组则认为自己的作品太过于拘谨,以致于机器人的表演远远不及第二、三、四组,然而唯一值得肯定的是,他们的合作是比较愉快的。
作为拔得头筹的第四小组自然是四个小组中最欢愉的,然而听完了教授的一番话,他们也是从中汲取了不少精华,也准备着为接下去的合作奠定基准与要求。
常言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从这一句话中,也不难看出“多人的智慧”是何等重要。只有将各自的智慧融汇,贯通,以其长补其短,才能将优势发挥到极致。
这大概是科技创新中最不可缺少的“大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