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 治学修身——敬业中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作者:校办     发布时间:2013-3-9 点击数:1363
我校于19999月提出《弘扬传统 革故鼎新 与时俱进》的创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三年发展规划,并于2005年正式命名、挂牌。随后又先后制定并实施了《敬业乐群 和谐发展 与时俱进》和《敬业文化 文化敬业》的第二轮和第三轮规划。11年来,学校“继传统,求创新,创特色”,不断将学校建设成为上海中心城区一所高质量的、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历史名校。

一、现状分析与思考:

(一)底蕴深厚,充分发挥办学优势。

1、位置独特,文化气息浓厚。学校位于上海中心城区,黄浦区中心地段,毗邻城隍庙和儒家圣地——文庙,离上海世博园区也是咫尺之遥,古老与现代、传统与时尚交错融汇,成为学校历史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之地,形成了文化气息浓郁的优良周边人文环境,使学生既能沐浴在儒家音韵之中,又能站于国际视野的前沿。

2、积淀深厚,办学传统凸显。敬业中学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牢记一条校训,即“敬业乐群”;重视建设两支队伍,即“敬业学子形象工程”与“敬业师表形象工程”;坚持三个全面,即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并以各部门各学科的全面协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育和谐发展;打造四字教学特色,即“严、实、活、尖”,从而形成了具有敬业特色的校风、教风与学风。这是历年来全体师生一以贯之继承的优良传统。

3、人才辈出,教育资源充足。历史上,敬业中学为中华民族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栋梁之才,其中包括科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学者、艺术家、劳动模范和国家社会各行各业中的有用人才等,其中有原全国人大委员长乔石同志、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朱学范同志、丁石孙同志,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叶企孙以及蒋学模、陆谷孙、林元培等著名专家。利用悠久校史、传承敬业文化、培养社会英才已经成为学校的重要教育理念。如学校在教师中开展“远学叶企孙近学黄静华 身边学严庆荣”活动,在学生中开展“一班一校友”活动,并邀请杰出校友回母校开设“敬业讲坛”,成为学校师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财富。

4、师德高尚,敬业精神彰显。长期以来,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以校训“敬业乐群”为主导精神来营造敬业文化,采取多元方式取得教师群体的认同,采取多种措施形成教师的职业精神,教师们形成了敬业爱生、敬业奉献、敬业创新的良好氛围,不仅专心致志、敬教重学,也能够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如今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趋于合理,教师们师德高尚,事业心强,热爱学生,团结向上,具有传统的敬业精神。

5、特色明显,学校品牌众多。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中,学校在教育、教学和教科研等各个领域中形成了一批具有敬业特色的品牌项目和活动。如坚持30年的“教育科学讨论会”活动,连续十一届的“敬业中学精神文明十佳新事评选”,德育品牌“敬业文化广场”和“敬业之星评选”,每年一度的教学评比和面向全市的教学展示活动等;我校在艺术、体育、科技教育等方面也是传统强项,是全国体教结合先进单位、上海市科技特色示范校、区艺术特色学校和体育特色学校,游泳队持续多年在国内外中学生游泳比赛中处于领先地位;我校还是全国语言文字示范校、全国档案管理示范单位。上海市示范图书馆等。

6、与时俱进,文化内涵丰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学校开始有意识地查考学校发展历史,提炼学校文化的精髓,为自觉地弘扬学校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校不断牢固树立“文化兴校”理念,围绕以校训“敬业乐群”为核心的敬业文化建设,在前三轮规划中,分别以“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参与社会,学会共存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和“敬业文化文化敬业——敬业中学文化兴校的实践与探索”三项实验课题为统领,提高学生“信息意识与道德、信息技术与能力”,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培养学生“与自然共存、与人共存、与社会共存的意识与能力”,赋予“乐群”的新诠释,学校以“文化敬业”的办学理念深化“敬业文化”,深入开展“四力”学校建设,探索传承与发展敬业文化的实践模式。

(以下略)

二、发展愿景与目标:

三、实验项目与实施:

四、行动项目:

五、领导和保障: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2014 上海市敬业中学
地址:上海市蓬莱路345号 电话:021-63685200

当前在线人数:3325;累计访问人数:136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