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在外滩前海关大楼优美的钟声中,敬业学子在历史老师陈锋的带领下开始了“人文、科技、民防”学校暑期社会实践课程的人文活动。
我们的起点位于著名的外白渡桥,在桥口我们伫立在其一侧,听述了上海的两个别称分别是“沪”以及“申”。其实这两个别称一提及时我们就有熟悉的感觉。因为在我们身边就有它们的踪迹,在自家的车牌上往往就有沪开头的一系代码,而“申”,则总是出现在新闻节目上,主持人常常会用申城来称呼上海。然而,如今老师问及它们的由来时,我们也是一愣,只能模模糊糊的说出以前上海是个渔村,其他也说不全面。而随后我们了解到现在运行的11路公交的路线就是以前上海的城墙,据说那是为了防备来自倭寇的侵扰,而外滩在那是就是城墙外的一篇滩涂地,可在英租界在当时可笑的收购下,外滩如今已然成为一个著名的景点,也是一个灯火闪耀的奢侈品大道。
当老师讲解完上海两百年的历史时,便将目光注目在一旁的外白渡桥上,在老师口中我们得知以前的上海浦东和浦西是分开的中间隔着我们的母亲河——黄浦江。而来往于两处的人们只能借助一种交通工具,那就是摆渡船。
但随着上海的日益发展,不少国外人士入住上海,这些老外们嫌弃迂回太过繁碎,于是他们出资建造了外白渡桥。此桥一建好就引起了巨大反响,人们不用付钱便能穿梭在浦江两岸,也不用挤那小小的摆渡船了。于是,上海人们便亲昵的称此桥为外白渡桥,因为是货真价实的白白地渡桥啊!听到老师说道这里,我们中传出阵阵笑声。对于我们这一代并不熟悉的外白渡桥现在在老师的描述下与我们亲密了起来,这让我们原本紧张的气氛顿时变得活跃起来。
渐渐地,我们跟随老师的脚步来到了马路对面,这里有着最有历史价值的外滩建筑群,我们了解到外滩有两多,一个是洋行多,另一个则是银行多,耳闻不如一见。果真,洋行与银行一个接着一个的出现在我们眼前。汇丰银行,海关大楼,外滩万国建筑群,市共总会等也接连出现。其中,我们也了解到一些趣闻,例如,上海第一家肯德基开办于1989年12月,地点就位于此刻我们所在的外滩,那就是东风饭店。
我们的最后一站是上海档案馆,尽管一路细雨飘荡,粘腻的汗水参杂着雨水沾湿了我们的校服,但是在老师的生动讲解下我们仍旧听得津津有味。
半天的参观,让我们收获许多,让曾经陌生的外滩,在我们的眼中具有了生命的沉重价值。
撰稿:高二(1)班 童欣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