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学子风采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高三年级集锦

作者:德育     发布时间:2018-9-5 点击数:1381

 

创造向未来

“创造向未来”、“梦想与奋斗”,这样宽泛的主题乍一提起,多少会令未曾体验、只有隐约模糊概念的孩童好奇,或令正当途中的青少年为此迷茫,为此,《开学第一课》节目组请来众多嘉宾一一道出了他们各自的故事。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早早出场的纪实摄影家。样貌平平,神情憨厚,未曾想在网络上传播广泛的照片“大眼睛”便是他著名的作品之一。“我用了十多年的时间,走了两万多公里,行程了中国的二十六个省的一百二十八个县,”陈述早年的经历时,解海龙神色激昂,“我很幸运,自己能够用个人的梦想,去见证改革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我很自豪,因为我在追寻自己梦想的同时,也用镜头助力孩子们的上学梦。”以双脚丈量过万寸河山,以双手捧起相机记录下代表着一个时代、一份精神的珍贵影像资料,他在追寻个人梦想的同时,也能为家国的大梦添砖加瓦、贡献出自身的一份力量,相比半途因诸多原因无奈放弃自己的梦想,或是未能达成自己的梦想的许多人,这无疑是一份难能可贵的幸运。

不论是著名武打影星成龙坚持在满身伤病时继续拍戏,薛其坤、俞敏洪向理想学院奋击拼搏,或是珠心算选手王桐晶孜孜不倦、不曾间断地进行心算练习,从他们的言谈中我们能够获知,支撑他们未曾懈怠而一路走来的都是这份难能可贵的心意,也就是“梦想”的力量;然而这份力量并不是战无不胜、一发百中的,成龙的成功自扮演“死尸”开始,而他真正的坦途则要建成在这之后的许多年,薛其坤、俞敏洪三次应试,努力克服自身短板,短短三年却不知历经了多少个挑灯夜战的星夜,王桐晶迅疾的心算能力也是放弃了十几年应有的玩乐消遣而来,这一缕脆弱的想法被时间切磋琢磨成了一份坚定的意志,由是可见,即便是个人内心有再崇高的理想,也需时间的洗练与世事的摧折。

应循心之所向,坚持恒一的梦想,也应有身之所往,肩扛背负起俗世的重压。

高三2班 顾静雯

 

少年强,则国强

罗素曾经说过,“生命需要从生存走向存在。”

世间众人庸碌生活,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忙碌些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更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活。人生不易,且短暂,假如我们碌碌无为,虚度光阴,岂非是对生命的浪费?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并非工厂中的轰鸣机器,我们要活出自己的价值,至少,对社会作出一些贡献,为他人提供一点帮助。我们中很少有人能获得如马云、刘强东那样的财富,很少有人能创造如袁隆平、南仁东那样巨大的成就,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曾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

大眼睛女孩苏明媚励志求学,在艰苦的条件下,她克服了一切苦难,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通过努力,成就自己的未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她成立了自己的助学基金,帮助更多失学少年重新回到课堂,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她默默传承了众人的善意,并将这份美好传递下去。

我们的理想也许十分高远、遥不可及,也许十分简单,却富有意义。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有为之努力的勇气与决心。面对失败,不要气馁,面对挫折,不要灰心。正是因为生活中那些挫折,那些苦难,我们才逐渐成长,逐渐蜕变。

俞敏洪先生在《开学第一课》中提到:“人生就是一路奋斗一路精彩的过程,在不断的痛苦与失败之间,在持续的努力之中,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夫子那一声幽幽长叹,千百年来激励天下学士刻苦求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当下的学习也许十分辛苦,也许充满挑战。当你面对一张满是红叉的试卷,不要放弃,尝试去解决所有问题。当你取得进步,也不要骄傲自满,要学会以谦卑之心面对自己。

梦想是隐藏在群山后的星星,探索是人生道路上执着的旅者。“你应不顾一切纵身跳进你那陌生的,不可知的命运,然后,以大无畏的英勇把它完全征服,不管有多少困难向你挑战。”

1519年,麦哲伦率领航队开启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完成了地理大发现;工业革命的爆发,促进人们发展科技,人类进入近代史;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一批批革命领袖带领中国逐渐摆脱屈辱史。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将如何发展,不知道未来,却依然选择去努力,去奋斗。

当下的社会是发展的,这是一个全新的创新时代。我们青少年要着眼未来,不断砥砺前行,为中国梦的实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我们的背后就是我们的中国,我们好了,中国也会好;我们强大了,中国也会强大!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旭日初升,微风拂面,学堂中,少年的朗朗书声响起:“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

高三2班 杨逸萱

 

创造向未来

《开学第一课》是一档cctv创办的节目,每年的9月1日晚上准时与青少年们见面,而这持续了11年之久。每年都会有一个特别的主题,今年的主题是“创造向未来”,从每年主题的变化上,我们能清晰的感受到中国的发展,中国青少年在各个时代应该具备的品质。

2018年的《开学第一课》,主持人由撒贝宁和何炅担任,这两位都是中国最优秀的主持人之一,大学更是均被保送至北大与北外,所以被人称为“双北”组合。在情商十分重要的时代中,他们更是与各个阶层,各个职业。各个年龄段的人们相处得当。这样的一对主持人,毋庸置疑是我们青少年的榜样,是《开学第一课》主持人的最佳人选。

第一位嘉宾是成龙老师,他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从龙套到主演,再到被全世界认可,他的成功是来源于他的梦想与努力。他所有武打戏都亲力亲为,从不使用替身,全身上下几乎没有一处没受过伤。好几次,在他经历意外严重受伤后,他的第一反应还是镜头有没有拍到关键场景。我想,正是他这一份坚持梦想的态度,这一种敬业拼搏的努力,才能让他拥有现在的成就。青少年要敢于有梦想,也要有一颗愿意为了梦想不断拼搏的心。不论自己的梦想是伟大,是渺小,都应该为了接近这一个人生路上的灯塔而不断努力。也许会跌倒,也许会被质疑,甚至被嘲笑,都应该不畏惧路上的凶猛野兽,勇敢坚定地朝梦想进军。一个人实现的是他个人的梦想,许许多多中国人就能实现“中国梦”,世界的人们一起共同努力,就能实现世界的梦想。

节目请来了一位摄影师,姓谢,他拍摄了许多触动人心的照片,大多为中国条件困难的学生。91年,他拍摄的几张照片轰动了整个中国教育界,引起了无数人的关注。他对自己照片中的内容记忆犹新,对同学们谈起照片的故事更是声情并茂。他的每张照片中的孩子们同样贫穷,黑白色的照片却展现出孩子们眼睛中的五彩光芒,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从眼睛中流露出,他们的呐喊无比清晰——我要上学!对比现在,孩子们都拥有了美丽的教学楼,免费的教学书本,完善的教育体系。一个个像解老师这样的爱心人士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他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的教育,他让这一张张黑白照片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当初照片中的主角现已长大成人,拥有了自己美好的家庭。他们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他们的经历展示出中国的发展,中国的进步。

节目中有段表演让我回味无穷,是京剧少年王泓翔与虚拟歌手犀的古风歌曲合唱。这个表演体现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和中国文化的结合。虚拟歌手犀以3D投影的方式出现在舞台上,一举一动都让人感到惊叹,各处细节无一不告诉我们中国科学水平的发展速度惊人。走向未来绝不代表抛弃过去。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应该传承的美德,少年更应该爱戴中国文化,以民族为本,结合时代变迁,使中国美好发展。

科学水平的发展引出了一个问题:人类是否还需要学习一些机器人可进行的行为?节目中请来的珠算达人给了我们自己的见解。虽然人工智能有超乎常人的计算能力与机械工作能力,但人类终是科技的创造者,人们的学习是为了让人类自己的大脑开发,是为了实现科技的进步,是为了实现未来生活的美好。人工智能终究只是人类的工具,最终世界的发展还是要通过人类自己的大脑与努力达成。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所有中国人的努力,其中有人付出的比一般人多得多。节目中请来了C919的试飞员,我们对飞行员的印象总是无比帅气的,可多少人能真正理解他们的艰辛。试飞员承担的危险是不可估量的,他们随时可能遇到困难,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离不开所有为此付出的人们。C919的试飞成功标志着中国航空进一步的发展,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个过程,离不开所有参与人员的创新与努力。创新是中国技术目前最为需要的品质,是创新精神让C919,让中国技术能够顺利发展。

《开学第一课》还有不少精彩的环节,无一不给中国青少年带来启发。“创新”推动了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发展,也同样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品质。向目标前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无数困难,无数意外和挫折。我们在过程中遇到最困难的其实是自己的精神不够坚强。在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被质疑的过程中,坚持自我,坚定努力谈何容易,但只有精神足够强大,我们才能够通过不懈努力抓住自己心中名为“理想”的星星。

青少年是中国的未来,“创新”更是祖国的花朵们应该培养的精神。让“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新”需要的是每个中国人的努力,需要我们团结一致改变这个世界,亲手创造我们未来的美好生活。

高三3班 娄燕雯

 

新缔造未来

今年秋季的《开学第一课》通过“梦想”、“奋斗”、“探索”、“未来”,多角度诠释了对创新的理解。同时,国产C919大飞机震撼地空降现场,飞机设计师吴光辉先生也莅临现场,为我们带来“巅峰之作”。

高尔基说:“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 当今的世界,日新月异,竞争十分激烈,因此,创新在当下就显得尤为重要。

拥有创新精神,我们能如雄鹰一样,搏击万里长空;拥有创新精神,我们能如梅花一样,经受住霜雪的考验;拥有创新精神,能为我们扬帆起航,驶向成功的身旁。

创新始于观察。在早期,笔与墨水是分开的。人们写字时,便把笔伸到墨水中,这种情况持续了很久,但谁也没有在意。后来,一个机灵鬼发现了这种问题,便将二者融合为一体,这样,自来水笔就诞生了。为何以前人们都没有发现呢?是因为他们缺乏对生命的关注与审视,也就缺少了细心观察的眼睛。观察是创新时必不可少的品质,而拥有这一品质的人就拥有比其他人更多的创新机会。如果对身边的事物视而不见,就是缺乏创新力的表现,他们便会与创新之神失之交臂,他们也就丧失了铸就绚烂人生的机会。

  创新需要积极的心态。众所周知,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画家。然而面对成功,他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改进作品风格。相传齐白石曾五易画风。正是因为这种积极的心态,不屑于作画,所以晚年的绘画就更加行云流水,而被世人所尊重。但如果他成功后自满于曾经的辉煌,只在原来的风格中打转,很难想象齐白石日后的成就。如果你消极对待生活还奢求创新,对不起,创新的位置只能留给别人。它只属于具有积极心态的人。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用创新的力量填充生命的蓝图。

创新也需要继承。有人就问了,继承前人的经验不就没有自己的创新了吗?不,陈东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虽然有着武汉大学的文凭和创业经历,但1996年当他站在保险业的大门口时,还只是一个“学生”。但是,他走访了21个世界顶级保险集团,所有见闻都被他带了回来。率先继承让他站在了保险业的制高点上,而他率先创新的经营模式也使之闻名于中国。当今世界的很多人违背规律,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并标榜为创新,结果磕得头破血流。继承说白了就是借鉴,就是用一种独特的方法为自己的创新铺平道路。借鉴是量,创新是质,一定量的积累,最终量变必将引起质变。继承不过是一种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创新。创新并不是所谓的闭门造车,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断去随意瞎编乱造,而是要注意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在别人的正确引导下创新才显得更有意义。

创新是一首高昂的歌曲,只要它还唱着,屡次遭受击打的心便不会磨灭;创新是一把利剑,只要它还鸣于鞘中,你便不用担心前面的风雨兼程,因为有了创新,生命才有了新的颜色。让我们永葆一颗向往创新的心,细心观察,保持心态,善于继承,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未来。

生命因创新而轻舞飞扬,中国因创新而繁荣富强!

高三6班 薛豫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2018 上海市敬业中学 ICP15052465
地址:上海市蓬莱路345号  电话:021-63685200

beian.png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120号
域名:jy.hpe.cn    中文域名:上海市敬业中学.公益

 

 

当前在线人数:3230;累计访问人数:50168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