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敬业中学高二(2)班同学踏上了一条红色之路。
上午同学们来到上海师范大学,参观了慰安妇研究中心。
上师大的苏教授致力于研究慰安妇问题许多年了。通过调查走访,他收集了许多日本一直在否认的慰安妇问题的证据。比如一些由日本出产印刷的上海地图,就清晰的标注了在虹口地区的两个慰安所。还有一些慰安所里的清晰的日本元素和一些旧照片,一些慰安所里的旧物件,告诉我们这段历史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他也走访了许多幸存的幸存的慰安妇,听她们讲述悲惨的故事。她们的故事有着不同的开头,但都有着相似的过程。经过日本兵摧残的她们,多年之后,都失去了生育能力,再也无法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那一个个令人心碎的神情,是直击人心的,最好的证据。
之后,同学们迎来了幸存者—— 河大娘。1928年,十七岁的河大娘从朝鲜被诱骗至武汉,开始了她一生的噩梦。今天她穿着整齐的衣裳,坐在台上,开始回忆那段屈辱的往事。才开口几句,她就哽咽了起来。大概是那些不堪的过往,在这么多年后又涌上心头的悲痛吧。
大娘出生于朝鲜。家庭贫困,作为长女的她,要担起重任。于是在别人告诉她去中国可以赚钱的时候,单纯的她就只身来了武汉。在谈论起被日军侵犯的记忆时,她的情绪又激动起来 。她说,她一生都不会忘记日本人对她所做的事。她继续叙述,不断哽咽,看得出来,这些伤心往事,让她十分伤感。就如她说的,她在哪里失去过自由,失去过全部的青春。
还有更多更多的慰安妇们,在战争结束后,得以幸存,重新获得平静的生活。但也许有时,她们会想起过去日本军官禽兽不如的侵犯,会忍不住情绪失控。就算她们重新开始了生活,日本官兵的所作所为,会不断的提醒她们过去的苦难。日本军人带给她们的,不仅是身体上的摧残,还有精神上的、无止尽的恐惧。而现在很多幸存者都相继离世。身前东奔西跑的控诉,到最后,都没有换来一声道歉,甚至得到了振振有词地否认,实在太让人愤恨和心寒。
时光流逝,这些幸存者们大多都过着清贫的生活。在许多苏教授采访所得的照片里同学们看到了满头银发的她们,穿着朴素的旧衫,住着简单的农家小屋。她们是战争的受害者,是一群失去部分人生的人,她们应该过上更好的生活。不过庆幸的是,社会上还有关心着她们的人,给予她们物资上的,精神上的帮助。敬业中学的学生也向她们伸出援手,让她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据调查,中国如今还有20名幸存的慰安妇。我们没办法抹去那些恐怖的记忆,能做的,只有用温暖,她们不去再被记忆伤害。
下午,在校历史组郎宇飞、邵家豪和高一年级吕根红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走进了犹太难民纪念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对于犹太人的残害,迫使犹太人欲走他乡。他们穿越大半个地球,寻求一个能够落脚的地方。然而,许多国家政府提出了各种限制。但是上海敞开了它广阔的胸怀接纳了他们。犹太难民纪念馆就是一个记录犹太难民在上海的生活。通过各种照片,实物以及文字我们了解了犹太难民艰辛的生活,以及上海市民的仁爱包容。这些故事,是悲惨的历史,也是中国与犹太民族友谊的见证。
一天的充实活动,让同学们回眸了七十年前胜利的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个缩影。事实上,这场战争饱含了更多的残酷和光荣,等待学子们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希望战争留给后辈的,不只是沉痛的回忆。那些悲惨的既定事实,不断的诉说着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物质精神上的伤害,每个人都更强烈地意识到战争所留下残酷。所有人,都向往这平静与安稳。
愿战争不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