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学校要闻

《新民晚报》报道我校传统文化教育

作者:校办 戴智     发布时间:2015-3-5 点击数:5404

    3月4日,传统佳节元宵节前夕,《新民晚报》报道了题为《着祭服诵读<中庸> 编教材赏析“传统”》文章,介绍我校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全文如下:

三年视敬业乐群,是《礼记·学记》中的典故,也是上海市百年名校——敬业中学名字的出处。多年来,敬业中学以敬业、乐群为校训,以严实活尖为学风,更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为永恒的主题。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色学校,敬业中学多年来坚持开展各类中华传统文化的系列活动,引领学生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  

体验式实践课 镌刻传统意识

  去年年底,敬业学校举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文庙巡礼体验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在活动前学习了与文庙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及祭孔礼仪,手工制作了活动许愿卡,而且在祭孔典礼上,身着祭服的敬业学子更高声诵读了《中庸》选段,体验古人学者在学道中庄严肃穆的氛围。该体验活动是敬业中学开设的体验式文化课程之一:从聆听专家《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讲座、观看中华诵朗诵会、祭孔大典视频,到学校每年一度的文化广场活动;从书法、戏剧、围棋等各个校内文化社团活动,到笔墨博物馆、孙中山故居等富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市内景点参观;从跨省界的儒家文化邹鲁行、道家文化涡阳行等考察活动,到与海外华裔青少年、外国同龄人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敬业中学给予大力支持的同时,也激发出学生身上新的能量,展现了新一代敬业学子的优秀形象。  

组建教师团队 开展课题研究

  去年6月,由敬业中学副校长王飞红带领的学校语文组6名青年教师,共同组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师团队。这7名成员常年任教于教学一线,教育教学经验相当丰富。为了更好地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课程组成员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课程建设和教材开发、教学方法及组织实施等具体问题,开展了相关的课题研究。试图边试点边研究,边研究边改进,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进行创造革新。目前,由王飞红副校长主持的《敬业中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实践与研究》已被上海学校德育德尚系列研究课题管理领导小组正式立项为市级课题。由另一名青年教师主持的相关课题也成功申报区级课题。  

开发校本教材 丰富课程内容

  敬业中学通过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梳理和完善,逐步形成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系列德育课程。去年暑假期间,教师课程组成员根据学生特点,并结合学校自身历史传统,开设了传统文化教育的通识必修课程。如《中华传统文化》课程,以”“”“”“四个字作为主题词,从文字的训诂开始,了解其音、形、义的起源,精选了中华优秀篇章,摘录了相关的名言,让每一位学生都了解的精神内涵。其次,学校还开发了基于学校历史文化素养的课程。如《敬业修身——高中预科教育》课程,学生通过观看《大师——叶企孙》、参观校史陈列室、学唱校歌等活动认识敬业文化。此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的参与,学校还开设了形式多样的拓展类课程,如《儒学·文学·史学》《经典诗文的诵读与赏析》《儒学浅涉》等。

  在当代的传统文化学习大潮中,敬业师生积极地将百年校训与中华文化精髓相融合,为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授给学生,将继续不断探索富有魅力的创新之路。

  陈乐 冯凰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copy;2018 上海市敬业中学 ICP15052465
地址:上海市蓬莱路345号  电话:021-63685200

beian.png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120号
域名:jy.hpe.cn    中文域名:上海市敬业中学.公益

 

 

当前在线人数:5907;累计访问人数:50747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