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教育科研 > 科研动态

《“敬业乐群”——学校历史文化培育的研究》成果通报

作者:科研室     发布时间:2013-9-2 点击数:3121

课题名称:“敬业乐群”——学校历史文化培育的研究

课题批准号:GHB093280

课题类别: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主持人:郑大中 上海市敬业中学支部书记兼校长

主要成员:君端、徐霞红、王飞红、孙   晔、诸  伟、张丽霞、王旭峰、蒋敏菁、戴  智、袁凌蓉、钟思慧

 

一、研究目标:

立足“敬业乐群”的校训,对学校文化核心再认识、再思考;用学校历史文化打造具有“敬业”精神和“乐群”品质的“敬业优秀师表”队伍和“敬业优秀学子”队伍,充分挖掘敬业校训、校歌所蕴含的文化信息,树立鲜明的代代相传的敬业人文化特质,即“敬以治事,业以立身。尽心尽职,为国为民。做人唯严唯诚,做事崇实求真。对己勤勉奋进,对人理解共存”。进一步规范操作性规则程序,构建敬业学校文化体系,完成文化敬业的品牌熔铸,使学校历史文化成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研究思路:

学校形成了“总——分——总”的敬业历史文化培育的思路框架。学校通过对历史文化的回顾、梳理、学习的阶段,加深对敬业文化的理解;第二阶段是“分门别类”共同建设过程,历史文化再认识带动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的比翼齐飞,而这两翼是在课程文化建设的平台上起飞的,管理文化则对教师文化、学生文化以及课程文化起到一个保障与支撑的作用(由于结题报告的结构与篇幅所限,管理文化内容主要反映在教师文化建设一章中);第三阶段是对学校文化的总体性提升。

三、研究内容

从树立鲜明的代代相传的校训“敬业乐群”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建设为核心,教师发展为关键,构建具有鲜明敬业特质的学校文化。

1.“敬业乐群”学校历史文化的再认识以学校历史文化的再认识为基础,立足“敬业乐群”的校训,回顾学校悠久的历史传统,进一步梳理、挖掘敬业深厚的文化积淀,充分挖掘敬业校训、校歌所蕴含的文化信息,树立鲜明的代代相传的敬业人文化特质,对学校历史文化再深入研究,挖掘内涵拓展外延,寻找可以长久指导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元素,提炼学校历史文化的精髓,探索以学校历史文化引领学校的科学发展之路。

2.培育具有“敬业乐群”精神的优秀师表的实践研究以教师发展为关键,在“敬业优秀师表形象工程”建设过程中,打造具有“敬业”与“乐群”精神的优秀师资队伍,探索培养教师敬业文化特质的有效途径,构建“敬业乐群,和谐发展”校本研修模式,形成一套促进“严、实、活、尖”有敬业特色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长效机制,从而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敬业乐群”品质的,可持续发展和逐步自我完善能力的师资队伍。

3.“敬业乐群”特色的校本系列课程与教学的实践研究以三类课程建设为载体,以“严、实、活、尖”的四字教学特色为落脚点,优化基础型课程、丰富拓展型课程、规范研究型课程,打造具有“敬业乐群”特色的课程体系。对学校教学文化建设进行再梳理,再认识,开展调研活动,充分挖掘优秀的教学传统项目,寻找瓶颈与新的突破口,提出体现敬业课程文化特质的新实施方案。

4.培养具有“敬业乐群”精神的优秀学子的实践研究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敬业优秀学子形象工程”建设为抓手,培养具有“敬业”与“乐群”精神的优秀学子,探索培养学生敬业文化特质的有效途径,构建凸显敬业特质的《敬业中学德育框架》,形成一套用敬业优秀的传统文化塑造健全学生人格的长效机制,从而构建一支全面和谐发展,品德兼优,具有“敬业乐群”品质的,可持续发展和自我发展的学生队伍。

四、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法研究敬业文化发展史,梳理敬业文化特质;运用SWOT的方法,分析学校历史文化传承中的优劣和危机;运用行动研究法有计划的展开五项主题实践研究,在实践观察中归纳、反思、改进,从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途径和长效机制。

五、研究步骤

理论学习阶段(20096月~9月):学习关于学校历史文化培育等相关文本。

理论研究阶段(20099月~12月):探讨与课题相关的理论问题,探索“敬业乐群学校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外显形式,对敬业的历史文化特色进行深入的梳理提炼。

实践研究阶段(20101月~201110月):逐步展开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敬业优秀学子”工程建设、“敬业优秀师表”工程建设和三个方面开展实践研究,探索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

总结提升阶段(201111月~20128月):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六、实施概况

1.理论学习

自课题设计与启动以来,学校领导与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领会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课题组及骨干教师先后阅读了《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研究》《学校文化·课程开发》等著作,并组织了10多次集体学习,交流学习体会与心得。为加深对“敬业乐群”历史文化的理解,学校组织全体教师研读《礼记·学记》,人人撰写学习体会。

2.理论研究

课题组围绕历史文化的概念与功能进行了文献研究,针对敬业历史文化的内涵、形式与特色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梳理与提炼,并对敬业历史文化培育的现状进行了SWOT分析。期间,为推进理论研究,学校先后举办了10次专家讲座、7次科研沙龙、2次课题汇报会。编制完成《敬业中学校史新编》、《敬业中学传统文化解读》等文本。

3.实践研究

在“敬业乐群”历史文化再认识方面,已经编制完成《敬业中学校史新编》、《敬业中学传统文化解读》等文本。在基于“敬业乐群”的教师文化研究方面,通过开展导师制、访名师,工作室、教研组校本教研,年级组、班主任队伍建设,特色项目创意等项工作,深入研究敬业教师的特质文化,目前教师已经撰写了大量论文。在基于“敬业乐群”的课程文化研究方面,学校结合课题研究,开发校本课程、研制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方案、建设特色课程、制定好课标准、开展同课异构,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基于“敬业乐群”的学生文化研究方面,摸索、建立了适合敬业特点的德育途径与长效机制,编写了《敬业导读》《敬业之星》等校本德育教材,依托敬业人形象讨论、敬业十大之星、温馨教室、同伴教育、文化广场、红色之旅、社区服务等系列活动的开展,不断提升敬业学子的文化素养与综合能力。

4.总结提升

对各项实践研究进行总结归纳,梳理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形成具有一份有55千字的结题报告和有15万字的教师案例附件,并邀请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改,最终完成课题研究,出版科研成果。

七、主要观点:

1、在“敬业乐群”历史文化再认识方面:根据敬业历史文化培育的SWOT分析显示,学校具有地理位置独特、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等优势,具有多元价值文化的干扰、应试文化的冲击、新成员的不断加入等劣势,面临各级领导对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视、学校被列入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社会上对百年老校建设的呼声强烈等机会,受到生源的下降、场地的限制、校际的竞争等威胁。学校对学校历史文化培育的重要性从从国际竞争与合作、人的发展对“精神家园的诉求、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和“文化兴校”的历史使命的角度深入思考;确立了挖掘敬业文化、感悟敬业文化和发展敬业文化的培育途径;对敬业历史文化的特质深入挖掘,对“敬业”、“乐群”的内涵加以拓展和加深;进一步明确了“敬业乐群 和谐发展 与时俱进 文化兴校”的办学理念,提出了 “推进四力建设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的办学策略。重点工作有挖掘学校历史文化内涵,对“敬业”和“乐群”做出更全面深入的解释;梳理校史,编制完成《敬业史稿长编》第一辑、第二辑等文本,完善《敬业中学数字化校史资源库》平台建设。

2、在基于“敬业乐群”的教师文化研究方面:敬业教师文化体现在敬业教师强烈的传承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中,而作为敬业教师,了解敬业文化,认同敬业文化是有效传承培育敬业文化的前提,于是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增加教师对敬业文化的认同感,探索增强教师对学校历史文化认同感的四个方法,即诵读经典《礼记·学记》,从古人教书育人的思想中获得启发;访“名师”学“名师”,让教师在与名师近距离的接触中,了解名师的成长经历,借鉴名师的成功经验,对照自己的教学实际,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行为,树立目标,激励自己奋发而为;开展“我眼中的敬业文化”沙龙,在沙龙中教师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来阐述自己对敬业文化的理解,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使敬业文化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树榜样,开展“远学叶企孙,近学黄静华,身边学严庆荣”活动,向杰出敬业教师、校友学习。其次,学校通过开展导师制、访名师,工作室、教研组校本教研,年级组、班主任队伍建设,特色项目发展等项工作,探索了培育教师文化的五条主要途径,即在“合作共享”中培养“敬业乐群精神”,包括在“信息共享”中合作、在“技术开发”中合作、在“有效教学”中合作;在“团队建设”中发扬“敬业乐群”精神,包括优化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等常规组织建设,创新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教师集体、以共同目标为驱动的各种工作室和以导师为指导的教师集体建设等新型教育教学组织;在“科学研究”中创新“敬业乐群”精神,在“健全管理”中保障“敬业乐群”精神,在“评价改革”中激励“敬业乐群”精神。最后,学校进一步做“强”做“精”一系列彰显敬业文化特制的传统品牌,如学校全国语言文字示范校、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国家一级单位、上海市图书馆、上海市绿色学校等,这些传统品牌的成功塑造,既是敬业教师文化的重要体现,反过来也为教师文化孕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得敬业教师文化更加更加光彩夺目。这些品牌的搭配和排列,凸显了整体性的敬业教师文化的良好环境。

3、在基于“敬业乐群”的课程文化研究方面:敬业的课程文化深深打上两大烙印:一是作为一种教育学化了的文化,打上了现代教育理论的烙印,它体现了课程教学的规律及对学生发展的观照;二是打上了学校历史文化的烙印,学校是课程文化构建的基石,课程文化也影响、促进着学校的发展,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动力,彰显着学校的特色和办学理念。课程文化包括三部分:课程物质文化、课程制度文化、课程精神文化。从课程物质文化来看,敬业中学占地面积小是制约学校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但是学校依托区教育局的支持,一方面充分挖掘学校的资源潜力,改造校舍,把教学设施做精做细,尽力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各类专用教室和场馆,如敬业游泳馆、形体舞蹈房、中弈馆(围棋室)等为学校特色项目的发展保驾护航。从课程制度文化来看,学校在继承 “严、实、活、尖”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吸收现代管理理念,改“金字塔”状的管理模式为“同心园”状的,全员、全面、全程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课程精神文化来看,是打上“敬业乐群”烙印的校长、教师和学生所有的治学理念、人才价值取向、科学态度、探究精神、人文素养以及文化自觉的意识与能力等,成为学校品牌建设的核心。

作为一种文化,课程文化本身具有多维辐射性。它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学校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保障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学校教学科研制度化,为教师专业发展建立制度保障;教学培训经常化,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丰富营养;教学展示多样化,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展示舞台;教学评比多元化,为教师专业发展形成激励机制。课程文化同时也是学生成长的精神粮食,学校建立课程学习规范,学校以行促知,培养敬业的态度;丰富课程学习内容,拓展视野,积聚敬业的学能;优化课程学习方式,教学相长,强化责任意识。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研制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方案、建设特色课程、制定好课标准、开展同课异构,在总结历史经验中发展课程文化,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丰富课程文化,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创新课程文化,摸索出适合敬业文化的课程文化培育途径,形成十余本校本教材和特色课程的实施方案。

4、在基于“敬业乐群”的学生文化研究方面:学校文化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敬业学子有着其独特的文化特质,而敬业学生文化的培养,关键在于“立志学习”和“学会共存”两个方面。学校摸索、建立适合敬业特点的德育途径与长效机制。通过全面开展预科教育、多种渠道学习校史,深入开展校友访谈,共同形成治班格言等途径增强学生对敬业文化认同。学校将校训“乐群”用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新的诠释,将其内涵拓展为“与人共存”、“与社会共存”、“与自然共存”的共存教育。一方面,学校将构建融洽的同学同伴关系作为“乐群”精神之根本,将同伴的和睦、互助、共进的氛围营造,作为学校深入开展学生文化教育的切入口,将融洽同伴关系分为“认识自我、欣赏他人”、“和谐共存、资源共享”、“合作互助、共同进步”三个层面,逐步展开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学校积极构建学生文化的精神家园,开展创建“温馨教室”工作。学校深入挖掘“温馨教室”文化内涵,探索建设和美的物质环境、营造和谐的文化环境、协调和顺的人际环境、打造和乐的学习环境等营造“温馨教室”的途径。发展敬业学生文化的特色项目,如将文化广场活动时空固定化、主题序列化、项目菜单化,拓展真实社会、模拟社会和虚拟社会实践途径,通过树立学习榜样、激励特长发挥、实施多元评价来打造敬业之星。学校编写了《敬业导读》、《敬业之星》等校本德育教材,依托敬业人形象讨论、敬业之星、温馨教室、同伴教育、文化广场、红色之旅、社区服务等系列活动的开展,不断提升敬业学子的文化素养与综合能力。

八、反思与展望:

学校围绕“敬业乐群——学校历史文化培育的研究”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将在巩固、发展以前成果的基础上,努力熔铸敬业文化,以学校文化来统领学校发展,全力营造文化兴校的氛围,以“文化敬业”的办学理念深化“敬业文化”,传承与发展敬业文化的实践模式,用实在的教育实践、措施,回应社会对敬业中学的关注与期望。随着课题的研究深入,课题组越来越认识到敬业历史文化需在积淀中培育,在继承中创新,重在培育,志在创新;敬业课程文化需在校本中凸显,在内涵上突破,做到课程特色化、教研校本化;敬业教师文化需在竞合中提升,在研究中超越,追求“和而不同”和“竞合精神”;敬业学生文化需在自塑中内化,在人格上完善。

鉴于以上认识,学校将继续从学生发展为切入口,以学生的敬业文化特质培养为目标,以“敬业优秀学子形象工程”建设为抓手,用敬业优秀的传统文化塑造健全学生人格;凸现敬业文化在育人功能上的特色,努力达成敬业特质形象目标,深化“学会共存、和谐发展”的成果,改进德育活动常规制度,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推进班级集体文化建设;确立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育德、自我塑造的自觉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育德智慧与才能;深化学生评价的改革,建立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由于课题的研究时间以及专业能力方面的限制,课题研究尚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对学校文化的提炼还不够深入;对“和而不同”的教师文化实施途径的研究还没有展开;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对“敬业乐群”目标的实现还需进一步挖掘,在建设具有敬业特质的“严、实、活、尖”的课程特色研究过程中,“严、实”方面比较扎实,但“活、尖”方面稍显薄弱;在学生文化建设方面发现学生人格的塑造同样是一个重要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思考与研究;另外在与教师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学生文化建设方面相配套的评价体系研究略显不足。学校将在以后的文化培育的过程中继续做进一步深入思考与研究。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2018 上海市敬业中学 ICP15052465
地址:上海市蓬莱路345号  电话:021-63685200

beian.png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120号
域名:jy.hpe.cn    中文域名:上海市敬业中学.公益

 

 

当前在线人数:6328;累计访问人数:49156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