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风采展示 > 主题教育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之一——班级格言集锦

作者:邬雪洁     发布时间:2006-1-18 点击数:2910

敬业中学班级格言集锦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原文】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子夏说:博学而志向坚定,好问而多想当前的事情,仁德也。

就在其中了。   

【体会】

 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这就叫博学而笃

。既要多问问题,又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这就叫切问而近思。
  学习的关键在于自身的体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一定要去问,去思。其实,也就是我们今天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只不过说法有所不同罢了。

                                                   高一1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出处】

《礼记中庸》

【译文】

    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对自己所学的东西要慎重地思考,

做出正确的辨析,然后踏踏实实地去实践。

【体会】

此言道出了知与行之间的关系。所谓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讲的就是学习求知的过程。学,就是要学会,学会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问,就是要弄懂,不懂就问有问题就老师请教;思,就是要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一番思考,加以巩固;辨,就是指对自己做错的题目再进行辨析,加深印象;而“行”则是希望我们全体同学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像这样从认识到实践,不断努力,方能学的更好。

                                               高一2

―――――――――――――――――――――――――――――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

【出处】

[]刘向的《说苑·法诫》

【译文】

品德高尚的人能保持谦逊有礼,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体会】

中国号称“礼仪之邦”,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最讲美德。“让、礼、恭、温”是孔夫子的美德,备受后代儒家的尊崇。恭,即恭谦,是一种待人的态度。人与人之间如果关系良好,相助相成,这是很大的福份;如果相妒相斥,则痛苦不堪。人我之间,重要的是相互尊重、包容、谅解、帮助,如果有一方不能体谅另一方,则人我之间必然会发生问题。唯有把当作,你我一体,你我不二,能够将心比心,彼此互换立场,才能获得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高一3

―――――――――――――――――――――――――――――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理,软硬兼施

【体会】

一旦学校有任务下达需要同学们配合时,班干部与同学间的沟通就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动员同学积极参加学校活动,这就是所谓的动之以情。

     一旦有同学与老师发生冲突,班干部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进行调解(主要针对同学),通常要用道理平息同学心中的怒气,这就是所谓的晓之以理。

     一旦有同学在学习态度,或者课外活动方面出现不应该犯的错误,班干部就应进行劝阻,或与班主任探讨解决的方案,然后“导之以理”。

    一旦出现虚心接受屡教不改者,那就需要特殊情况特殊分析,软硬兼施是对付他们的最好方法。

高一4

―――――――――――――――――――――――――――――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出处】

《礼记》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体会】

道德就是仁义,而只有通过外在礼的行为才能体现道德。唐代韩愈也进一步强调“道德就是仁义”的观点,说“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义言之者,天下为公言。”宋代朱熹在《论语》注中云:“德之为言,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也。”

礼的观念与学说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调整着人与人、人与天地宇宙的关系。礼是中国传统治国模式的根本价值,礼体现了中国古代民族的心理状态与思维方式,因其为仁义忠言之体现于外化,因此,礼本身也就成为了一种值得追求的价值,可以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

高一5

――――――――――――――――――――――――――――――――――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体会】

“非学无以广才”,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我们高一(6)班的同学希望可以通过对知识的“贪婪”而丰富自己,并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助自己成为栋梁之才。

    “非志无以成学”,志向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缺少志向的人是没有目标的。所以我们希望自己做一个有志向的青少年。

高一6

―――――――――――――――――――――――――――――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出处】

诸葛亮所著的《诫子书》

【译文】

如果不学习就不能使自己的才能扩充;如果没有志向就不能完成自己的学业。

【体会】

高中的学习生活必将是一个知识不断扩充,才能不断增强的过程。如果没有目标地去学习就一定会变得很盲目。所以在学习或是各方面都应尽量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更需要在目标的指引下勇敢地去攻克前进道路上的荆棘和坎坷。

高一(7)班是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集体,同学们大都学习努力,为班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学们也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有着远大的志向。我们都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这句格言就是勉励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才能,有计划性、有目标地向自己的理想靠近。

高一7

―――――――――――――――――――――――――――――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体会】

善,人之本性。所言,人之初,性本善。这个社会追求真、善、美,拥有这一切才能真正走向文明。我们要把“善”迁于自身,用自我去感染周围的一切,去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善”,这样才能感受人性的善与爱的美。

过,身为一个人,孰能无过?人只有经历了“过”,才能真正走向成功的彼岸,我们要认真地看待每一个“过”,从中汲取成功的养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拨开眼前层层迷雾,见到明天冉冉升起的太阳。

善与过,生活的真谛,我们每个人都不断地在善与过之间徘徊,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跨过每一道坎坷,我们只有真正利用好善与过,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生,主宰人生。

高一8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处】

出自《论语·公冶长》

【译文】

聪明而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而不以为羞耻。

【体会】

学问不过是两件事,一是要学,二是要问。即使天资聪颖,如果不学习也不会成才。无论是学问不如自己多的人还是社会地位不如自己高的人,都应该虚心向他们请教,汲取他们的知识和智慧,这样才能集思广益,增长见识和才干。

我们以这句话来勉励自己发愤求学,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毕竟,学海无边,学无止境,要学到更多的知识,惟有不耻下问。

这里“不耻下问”的意思延伸出去,就是要多问,不懂就问,在学问面前人人平等。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可以不问了。所以善于提问是求学的必经之路。

让我们牢记此句,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求学之风长盛不衰。

高一9

―――――――――――――――――――――――――――――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译文】

这是关于修身养德的至理名言,一个人利欲熏心,就不能有远大志向,心浮气躁就不能有真知灼见。澹泊名利才能立志恢弘,心态平和才能深思熟虑。

【体会】

崇高的理想必然有远离世俗的贪欲,透彻的思维也经常从宁静的心态中流出。伟大的人格需要高尚情志的支持,需要在澹泊和宁静中不断追求和升华。我们应该具有远大的理想,具有平和的心态,能够静心思考,提升自己的文化和道德修养,致力于报效祖国。

高一10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出处】

《礼记•学记》

【译文】

玉质美好,必琢而后成器;人更要学习,方能成材。

【体会】

这段话告诉了我们学习的重要性,人只有从不断的学习探索中得到补充与磨练,才能提升自己的思想,使自己得到升华。我班的格言时时教导我们要认真学习,最终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高二1

―――――――――――――――――――――――――――――

但求广厦庇寒士,不负苍生藜元愿

【出处】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体会】

儒家重视仁政,重视仁爱思想,主张在天下推行仁政。那么杜甫用他的诗歌不遗余力地宣传这样一种思想和理念;儒家谴责贫富不均,认为贫富不均是社会最大的危害,而杜甫对于这种现象也是进行了非常严厉的批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在这一方面描写得最为惊心动魄的名句;“仁者爱人”本来是儒家所主张的,杜甫的仁爱也是延伸到普天下的百姓,我们希望以“仁爱”作为大家共同遵循的人生准则。

                                                   高二2

―――――――――――――――――――――――――――――

仁者爱人

【体会】

“仁”是儒家思想,千百年来为人们所称道。然而现代的中学生很多都把传统文化抛在了脑后,而敬业是曾被林则徐称为“海滨邹鲁”的历史文化名校,因此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高二(3)班是一个友爱、团结和充满爱心的集体,在高一时率先开展了帮助贫困学生的募捐活动。我们希望这样的良好风尚能继续保持下去,增进同学间的友谊,鼓励他们从小事做起,从关心身边的人做起,同时为他们的高中生活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

高二3

―――――――――――――――――――――――――――――

及礼于言表,溶和于笑谈

【体会】

    古有“万事以和为贵”之说,“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是源远流长。作为一所具有257年深厚文化底蕴的老校,作为有着“海滨邹鲁”之称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在以“敬业乐群”为校训的指引下,“和”更是作为敬业学子必须拥有的素质。

根据“和”这一中心,我班制定了“及礼于言表,溶和于笑谈”作为我班的班级格言。它表明我们高二(4)班力争做到待人恭敬有礼,处事举止得体,要在和睦团结中求进步、求发展。只有我们五十一个人拧成一股绳,相互礼让,相互包容,才能发挥班级最大的潜能,以最好的姿态迎接未来更多更高更艰难的挑战!

高二4

―――――――――――――――――――――――――――――

 治身莫先于孝

【译文】

要修身养性、进行自我品行的修养,就要先从为孝开始。

【体会】

孝之道体现了中国的传统美德。自古延今,古人历来重孝善道:从岳飞孝母到黄襄暖褥,从董咏孝父到孟郊报恩,苏子常言:民习礼仪,易与为善,难与为非。孝道作为儒家文化的一大精髓,正逐渐体现着他的教育意义。其次,当今社会的中学生有着过多的个人主义与自私主义,而忽视了父母亲人的关心与呵护,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再者,孝之道融汇着当今社会的和谐因素。孝道,乃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与相互和睦的基础上。而从这方面体现了和谐社会之根本,只有先孝于父母,才会孝于自身,方才孝于社会乃至国家,此为儒家之大义也。

可见,只有以孝为先,才会继承中国的传统美德,发扬感恩社会的时代精神,体现当今社会的和谐因素,为建设和谐社会而共同奋进努力!      

高二5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退之”

【出处】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

【译文】

“我能力低微而久当重任,已感筋疲力尽,要再全力以赴地操劳政事,以我衰朽之身肯定是难以支持了,但倘使有利于国家,我可以用生命做贡献,怎能因为是祸就避开,是福就趋前呢?……”

【体会】

“苟利国家生死以”这句话集中体现了林则徐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甘愿为了祖国放弃一切。沧海桑田,逝者如斯。我们已经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一百多年的近代史早已风干成了真正的历史,我们国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繁荣富强。

温家宝总理在他当选的那天,就对记者说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退之”这句话。温总理作为一个总理,一个共产党员深刻了解了林则徐这句名言的真谛,并赋予了它时代的意义。我们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领悟到先辈至死不渝的爱国心,报国志,从而为自己树立一个远大的人生目标,以国家利益和荣辱作为自己坚守的信仰和学习、工作的动力。

高二6

―――――――――――――――――――――――――――――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在家应孝顺父母,在外要尊敬兄长;言行谨慎诚信;博爱大众,亲近仁人。在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就要学习《诗》《书》《礼》《乐》。

The Master said,"Younger brothers and sons should be filial to their parents at home,obedient to their elder brothers abroad;discreet and truthful,love all the multitude and keep close to humane men.If,after practcing these,they have energy to spare,they should employ it to acquire culture."

【体会】

我们从出生以来,无论何时在父母的面前永远都只是孩子而已。父母无时无刻不在照顾我们,我们也应当尽己所能报答他们,尽孝道。尽孝报答父母,并不是在重阳节父亲节母亲节等时候,在平时的每一分每一秒,我们都应以尽孝鞭策我们自己。

    在我们中国也一直把尽孝的行为当作一种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嘛!古代儒家学说中更是有句足轻重的地位。尽孝是感恩的一种,是最基础的一种。感恩是父母对子女无穷无尽的关爱,儒家的另一位学者----孟子的母亲,孟母三迁的故事,成为又一个教育子女的典范。对着如此关心自己的父母,谁会没有感恩的心,尽孝的心呢?

    学会感恩会使人懂得尊重,同时也受到别人的尊重。从小事中学会感恩,从细节中发现善良。孝道之心应该永远留存在我们心中,并且永远流传下去。

高二7

―――――――――――――――――――――――――――――

人管、自管,双管齐下;团结、自由,合作共进

【体会】

人管、自管,双管齐下是通过同学自我管理以及班主及其他任课老师的协助管理来完善班级的管理制度,使每个同学都意识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并不断由人管转化到自管,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团结、自由,合作共进是提倡一种和谐的精神。使整个集体在团结互助、自我发展的氛围下共同努力,一同发展。

高二8

―――――――――――――――――――――――――――――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

【出处】

《论语》

【译文】

君子举止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态度不庄重,学习的知识学问就不巩固。做人要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讲信用的人交朋友。如果有了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它言简意赅,哲理深蕴,发人深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体会】

在道德方面能充分地认识自我,对于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必要的。儒家传统的根本理念是“学习如何成为人”,这“人”的关键不是“与自然和天道对反的人”,而是“寻求与自然和谐,与天道感应的人”。顺应当代潮流、结合传统理念,讲信义的人必定会受人尊敬。诚然,在儒家学说中,学习成人使得过程成为必要,让同学们在儒家文化的学习中寻求人性的真善美,从而使自己的精神纯洁闪光。

高二9

――――――――――――――――――――――――――――

 

为人以礼,为学以勤

【译文】

做人要讲究礼术,德行;做学问要讲究勤勉。

【体会】

“为人以礼”是从《论语》中所道:“为国以礼”引申而来,“为国以礼”解释为:治理国家要讲究礼让,实行仁义的政策。而治国就是“以民为本”所以归结到树人也是这个道理。这里的“礼”是一种礼术和德行,具体是懂得诚实守信,尊师重道,尊老护幼,为人谦逊等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就要求我们注重修养身心,树立优秀的品德,修养了品德才能树立良好的道德规范,才能建立起信誉和真诚。而作为即将面临十八岁成人的我们更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将诚信作为自己成人的准则,从而应变于机遇,挑战之中。所以“礼”是我们将近两千六百多年来始终强调的,是树人之根本。

“为学以勤”注重“勤”,“勤能补拙”,“业精于勤”讲的都是勤奋的优点,我们说做学问的人要勤,只有勤才能达到博学,有博必有渊,学识渊博的人往往也更能领悟做人的道理,所以它与“为人以礼”也是相辅相成的。那么勤奋不是与生俱来的,这需要我们有毅力,有钻研的劲头,更重要的是,面对错误和困难是否能老老实实对待,然后纠正,做到对自己对他人都负责,而不是用欺骗混过一时,这也就是诚实守信。在这个基础上,养成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良好习惯,特别是面临这高考这一人生转折的时刻,我们更应该以格言来勉励自己,督促自己走好每一步。

                                            高三(1

―――――――――――――――――――――――――――――

励精图治   笃信好学

【译文】

想尽办法把事情办好;坚定对真理的信仰,坚持正确的原则,追求对真理的知闻,力求上进,不惜以生命来捍卫真理。

【体会】

 作为高三学生,“励精图治”是我们在学习中必须具备的精神,也是我们在生活中攻克困难的动力。而“笃信好学”中的“信”,不仅仅指正确的学习思想,它也涵盖了正确的学习发展方向、高尚的品行、道德等方面。因此,它的意义也就更为深远。我们高三(2)班全体同学相信,在今天这种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能够坚持笃信好学是非常重要的。做到“励精图治,笃信好学”,不仅能使我们在高三的学习中做到游刃有余,也会为我们将来的个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三2

―――――――――――――――――――――――――――――

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体会】

将这句话作为我们高三(3)班的班级格言,让我们班级中的每个人都适应优胜劣汰,体会竞争意识,运用竞争头脑,使未来的人生更加美好。高考所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一场考试,几张试卷,更多的是对于人生的把握,对于社会竞争的感悟。所以,用雪莱的话作为我们的座右铭,激励我们在高三中更好地成长。

高三3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体会】

结合我们班 “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文化建设活动以及学校开展的民族精神教育活动,我们选取了墨子的这句名言,作为我们的座右铭。

人生犹如写诗,立意高则全篇品位俱高,只有伟大的志向,才能产生伟大的动力,才能焕发出不断进取的行动。要全面提高我们的素质,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就必须树立伟大的志向。当然,有了伟大的志向,还需要我们言而有信,脚踏实地地为之努力。我们必须自觉加强诚信教育,培养健全人格,以便将来以诚信的形象立足于社会,奉献于国家,为人民尽职尽责。“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的话将激励我班同学不断奋进。

高三4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处】

诸葛亮《诫子书》

【译文】

不心静恬淡就不能显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体会】

人并非生来就是伟人、圣人,要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中有所成就,没有远大志向是不行的,而清洁心智,使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不忘记自己树立的志向和目标,孜孜以求之,哪怕努力奋斗了未取得成果,亦说明我们已经付出过努力,并非三心二意之人,而是愿为理想而奋斗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句话对今天的人,特别是对作为学生的我们洁净心灵,树立远大的志向是十分有益的。

高三5

―――――――――――――――――――――――――――――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译文】

人与人之间交朋结友,最难得的就是相互了解。朋友之间相互了解,最难得的就是能了解朋友的内心。

【体会】

朋友与朋友之间应该坦诚以待,让对方对自己充分的了解,心里有什么想法相互都不应隐瞒,哪怕对方有意见,也应坦言相告,不应有什么戒备与猜疑,朋友相处应该是没有防线的。

    诚信在如今的社会显得尤为重要,或许正因为日益激烈的竞争导致人与人之间有越来越厚的隔膜,有那层膜的存在何谈诚信?我们应

该敞开心门,用彼此的真诚撕开那无形的隔膜,让彼此

的爱畅通无阻,共同享受美好的生活!
高三6

―――――――――――――――――――――――――――――

天道酬勤

【译文】

“天道酬勤”这四个字可以引申为“没有成功,表示努力还不够”之意。正好应证了那句常言“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

【体会】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考一所理想的大学无疑是我们学子的目标,而这就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只要我们付出了努力,命运就定会垂青于我。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的真理,不投机不取巧,踏踏实实学习、勤勤恳恳付出,那么我们就一定会成功!只要耕耘,付出终有收获。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成天才。

我们还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如果说知识是无止境的追求,那么充实的欲望也是无止尽的。人们称很有学问的人是博学者,这样的人必是经过坚持不懈地充实和努力、奋斗和拼搏才达到的,在我们还未称得上“博”之前,就让我们去追求这份“学问”吧!而上天也会眷顾我们这些勤奋的求学者,所以我们以“酬勤”作为格言的一部分。

相信“天道酬勤”这句格言会激励我们所有的同学“共同努力拼搏、顽强奋进”,铭记高中生活里这段最艰难同样也是最难忘的日子!

高三7

―――――――――――――――――――――――――――――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体会】

“精”在于高三一年集中一切精力投入于学习之中,思想无杂念才能静心学习。“精”又在于高三一年把知识总结归纳,汇合成一起成为精华,才能事半功倍。

“诚”表明心诚则灵,只有在高三冲刺时期一步一个脚印,勤勤恳恳,诚心诚意地潜心学习,才能有质的飞跃、能力的突破,容不得半点虚假。“诚”告诫我们在学习上求实求真,不弄虚作假,在欺骗别人的同时,更是欺骗了自己,高考的苦果最终还是自己尝得到。

只有“精”与“诚”都做到了,金石也会打开。比喻同学经过一年不懈的努力,修得正果的喜悦。我们要时刻用这一警句鞭策自己在高三一路走好。

高三8

―――――――――――――――――――――――――――――

学习成绩争上游,劳动甘为孺子牛

【体会】

上半句格言写的是学习方面,作为马上就要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的我们,应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力争做到“学习成绩争上游”。

下半句格言写的是学习之外的劳动,虽然说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但是我们也不会因此而忽视了劳动。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很重要的,我们绝不容许班级变成“垃圾堆”,我们的口号是“劳动最光荣”!因此下半句格言是“劳动甘为孺子牛!”

高三9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出处】

《礼记·中庸》十九章

【体会】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一个人认知的过程。宋朝著名学者朱熹曾把这视为教育理念。理学大师程颢便明白地说过,“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学生,更应该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班级格言,让我们能明确学习的方法与步骤,尤其作为高三学生,我们可以说已经是“博学”了,只有在这高考前的最后阶段的“审问、慎思、明辨”,才能在高考的考场上“笃行”。愿这句格言能激励我们全班同学认真复习,积极讨论,争取高考的成功,为敬业争光。

高三10

―――――――――――――――――――――――――――――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2018 上海市敬业中学 ICP15052465
地址:上海市蓬莱路345号  电话:021-63685200

beian.png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120号
域名:jy.hpe.cn    中文域名:上海市敬业中学.公益

 

 

当前在线人数:793;累计访问人数:48699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