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德育内容选择上的几点思考
敬业中学 雷红星
【摘要】本文从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指出德育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出发,较具体地阐述了学校德育内容选择的原则和角度,对提高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字】德育内容
一、 问题的提出
200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强调“必须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到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德育首位”的精神一以贯之,毫无动摇。但是,正如《若干意见》所指出的,“学校德育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德育一直处于“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地位。学校德育虽然表象上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实际上越来越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越来越形式化,成为一种对上负责对下不负责的“应景之作”,德育的实效性很难保证。
为了实现德育应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为学生的幸福生活服务,推广社会公德,形成健全人格,解决学生在成长中的思想、道德和心理上的困惑和问题,使学生在学校所学的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派上用处,真正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和谐统一,成为能终身学习、会创新思考、善问题解决、肯共存合作的有个性负责任的公民。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上应该进行系统分析和论证,使德育内容如《若干意见》中指出的那样,“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
二、 德育内容的选择原则
1.社会需求,其中包括有个体社会化所必需的道德规范、维护社会秩序运作的社会规范、确保国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政治目标。
2.人的发展要求,既注重人身心发展的不同年龄特征、不同认识活动范围和性格特点,也注重到人发展的需要。例如选择有助于人的道德认知发展需要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某一道德难题的讨论,从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推理能力。
三、德育内容的选择角度
1.注重对社会规范和民族精神方面选取内容
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传统与现实国情,形成了光辉不朽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她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早已融入社会意识形态之中,并积累而成稳定的社会优秀道德因素。由此可见,中华传统美德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具有基础地位,有着规范的作用。从社会大环境来看,传统美德具有广泛的群众和现实基础,能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从学校德育的内容来看,传统美德教育能与现行德育互相融合,是抵制西方腐朽思想侵蚀的需要,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民族道德素质的需要。
大家可能也知道,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时“宣言”,向世人呼唤“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可见,中华的优秀伦理道德传统对世界的影响,并已成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所以,可以通过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注意对隐含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伦理道德观点的揭示,同时注意与现行学校德育对接,并渗透现代意识,从而使现行德育内容更加丰富。(附表)
敬业中学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德目体系与现行教育对照表
传统美德德目 |
隐含儒家伦理道德 |
与现行德育对接 |
渗透的现代意识 |
立志勤学 |
智、毅、敏、学、思 |
前途理想教育 |
科学意识 |
爱国爱民 |
仁、忠、爱人、保民、利国 |
爱国主义教育 |
民族意识 |
天下为公 |
义、公、廉、忘私、克己 |
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
民主意识 |
求索攻坚 |
责任感、勇、毅 |
创造教育 |
竞争意识 |
律己宽人 |
宽恕公正、平等、克己 |
自觉纪律教育 |
律己意识 |
勤劳节俭 |
节用、勤劳 |
劳动教育、艰苦奋斗教育 |
效率意识 |
团结友爱 |
仁、协作、和谐、友和 |
集体主义教育 |
博爱意识 |
诚实守信 |
诚、信 |
意志品格教育 |
信誉意识 |
孝敬父母 |
孝、慈、敬、恭 |
文明行为教育 |
人伦意识 |
谦虚礼貌 |
礼、温、良、恭、让 |
礼仪教育 |
谦恭意识 |
尊师敬业 |
礼、天地君亲师、忠 |
敬业教育 |
敬业意识 |
整洁健身 |
正心、修己、养生、贵己 |
环境教育 |
生态意识 |
如表,立志勤学与前途理想教育结合;爱国爱民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天下为公与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结合;求索攻坚与创造教育结合;律己宽人与自觉纪律教育结合;勤劳节俭与劳动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结合;团结友爱与集体主义教育结合;诚实守信与意志品格教育结合;孝敬父母与文明行为教育结合;谦虚礼貌与礼仪教育结合;尊师敬业与敬业教育结合;整洁健身与环境教育结合,等等。
2. 注重对共同核心价值观的讲授
我们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面临多元文化、不同价值观对我们影响和考验。据专门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0.8%的班主任认为社会风气和家长的影响大于学校的专门道德教育。高中生在回答“对你思想道德观念形成影响最大的因素”时,排在第一位的时社会风气,第二位的时同伴交往,第三位的是学校教育,第四位的是家庭教育。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这说明我们不能无条件地要求学校德育发挥主导作用,离开了社会这个大环境,学校德育是难以有所作为的,我们应该追求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但目前的现实矛盾是,学校讲集体主义,家庭行个人主义,社会兴利己主义,三者之间相互冲突。所以,可以通过对共同核心价值观的讲授,有效地整合三方的教育力量,并努力研究三着的矛盾,寻找解决三者矛盾的方法。
资料显示亚太地区教科文组织综合各国公认的12个核心价值观的第一个就是“关心别人”,欧洲人公认的19个核心价值观中,尊重人是最基本的价值观。因此我们应该强调学生个性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和谐统一,提倡学生学会与人共存、与自然共存、与社会共存,坚持德育形式的综合化、网络化和实践化,使学生逐步 “参与社会,学会共存”。
敬业中学“参与社会 学会共存”教育操作的载体。
完善学校已有的课程体系:《儒学·史学·美学》、《信息素养导论》等
a)课程载体 开发以“参与社会”为特征的课程:国际理解教育、环境教育等
充实讲师团课程和以社会教育点“文庙”等场所为教育基地的学校课程
共青团、学生会活动
b)校园活动 社团活动:教师主导型和学生自主性相结合
校园模拟社会:如敬业文化广场、校园模拟股份制企业等
学军、学农和学工活动
特色活动:见习居委主任、业余小导游、与孤老结亲和参加国内外的
c)社会实践活动 竞赛等
考察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赴国外姐妹学校和遵义老区考察等
社会公益活动:参与重大演出活动、支援者服务和公益劳动
利用网络获取大量的社会信息
三、注重选择有关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的内容
以改革开放为界,建国至今的学校德育大体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一种是规范化的德育模式,一种是主体性德育模式。规范化德育要求学生无条件地认同、服从既定的道德规范与价值取向,无条件地接受既定的道德教育过程,不允许学生对学校传授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产生怀疑。学校德育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顺从,在家里是“听父母言的好孩子”,在学校是“听老师话的好学生”。所以,在我国的德育实践中,长期以来,德育的主要方法就是灌输和训导,根本无暇顾及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由于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一方面过去许多天经地义的价值观念受到怀疑和否定,另一方面我国社会的控制方式逐步发生改变,变得宽容和开放。在这种背景下,规范化德育模式越来越多地受到了挑战,主体性德育呼之欲出。主体性德育倡导培养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把学生看作是具有独立人格、自主意志与选择愿望的主体(而不是道德的容器),把教师看作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顾问(而不是说一不二的道德法官),把德育看作是对学生的指导(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训导)。它认为学校德育的基本职能是指导学生在对各种道德价值观念的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自主地选择或拒斥一定的道德价值,建构自己道德生活的意义,发展道德自主行为能力。
我们可以借助学生之间互相关心的事情或在集体中承担义务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针对这些在身边环境里产生的现实问题,组织学生围绕各种道德规范和道德范畴进行讨论,重点教授学生道德推理,发展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
敬业中学主体性教育载体
u 高空抛物后的文明公约签约活动;
u 治班格言、班级章程等的制订;
u “敬业爱我的理由”大讨论;
u 期初的“个性包”交流,期中的“学习日志”评选,期末的“班级档案”展示。
u 敬业优秀学子、敬业形象大使的评选活动
u 校园十佳文明新事评选
u 寻访父辈的十八岁活动
u 敬业网上论坛等
四、 注重有关应付现实生活问题的技能训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现代化的发展,社会竞争机制的引入,学生在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人际关系等领域的冲突和压力不断加大,心理受挫的几率增高,当出现以往的生活经验不易克服的困难时,往往就产生心理危机,由此产生的恶性事迹常有发生。从心理发展的动态过程来看,中学阶段学生心理矛盾最尖锐。这一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在突飞猛进地发展,强烈地想让别人了解自己,但又不愿意敞开心扉:渴望脱离父母、老师的庇护,但又缺乏独立的经验;渴望像大人一样自作主张,但又没有足够的能力明辨是非:希望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但又抱怨白云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排列。处于“心理断乳期”的中学生,从身心等各方面都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但他们还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如果得到的负面信息比较多,就很难有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困难。加上与生俱来的可能的性格缺陷,以及教师和同学的有意或无意的伤害,就会使一些学生丧失上进心,情绪消沉。
针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困惑,有必要进行有的放矢的心理指导和辅导,引导学生了解自己、认识生命、珍爱生活、学会与他人发展良好友谊、懂得欣赏和接纳自己与他人等,使学生快乐地成长,享受生活和生命的乐趣。
敬业中学心理教育载体
u 心理选修课
u 心理辅导讲座
u 心理剧展演
当然,在内容的选择后面,需要德育的创新机制来保障活动的开展,还需要创新德育方法,开展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从而使学校的德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并真正收到实效。
2005年3月
【参考文献】
1. 栾传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德目体系的构建及其特点》,《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1993.4
2. 杜时忠:《当前学校德育面临的十大矛盾》,《教育参考·热点研究》,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