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风采展示 > 焦点论坛

说说身边的传统文化

作者:袁凌蓉     发布时间:2006-1-16 点击数:1886

主持人:叶之

巍巍东方,昭昭华夏。维系华夏吾族五千年统绪相连、绵延不断的,就是中国文化。中华优秀文化包含了许多内涵如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做人要讲道德,做官要讲官德等等。

当今是继续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还是屏弃?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们认为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从近代到现在真是由于我们拥有了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在中国在世界的地位越来越高,外国人也越来越想学习中国的优秀文化。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讲:美国的领导人应该学习中国的古典知识。因为,只有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从根上把握中国人。许多国外的大学增设了汉语课,学汉语的人也在逐渐增多。

四大文明基本上都没落了,毁灭了,两河文明、印度文明、埃及、古希腊都已毁灭了,唯有中华文明经过5000多年的战乱的洗礼,仍然传承至今。且我们仍然能找到我们民族的魂,找到民族的根,找到我们赖以生存的方式,找到我们内心的宁静,找回我们自己信仰,我们自己的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不能丢弃。

但是也有人在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时说,这个民族太古老了,老得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传统文化应该抛弃。然而我们认为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不好的、落后的东西,如封建迷信思想,曾经阻碍着我们社会的进步和变革,毒害人们的思想,这是需要加以抛弃的。

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造就了我们民族辉煌的过去,就是在今天也可以为我们的现代化事业服务,或者经过改造,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仍然可以起到稳定和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东南亚一些国家发展经济上所起的正面效应不就是明证吗?中国传统文化中讲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讲求人的自我完善,不也是我们实现现代化所需要的吗?更何况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历史是不能割断的,传统是不能完全否定的,一概否定传统,也不盲目崇拜传统,通过批判继承,立足现实,才能建树新的文化。是对人民有益的,都要大胆地继承。可以说没有正确的继承就没有创造,发展就无从谈起。

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中国文化?我们认为从自己做起,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多看一些优秀的作品,多了解中国传统的文化。多做一些有利益于大家的事。

    发言:姚莉倩
    大家好,我今天想说的是优秀民族传统就是勤俭节约。中华文化传统是源远流长的,而勤俭节约这一传统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瑰宝。然而,随着日益发展变化的今天,许多人都被安逸,享乐蒙蔽了双眼。把勤俭节约泡在了脑后,这无疑是不可取的。
    才
在我们高中生中也有这样或那样的浪费行为。如午饭剩余很多或者根本不碰丝毫就扔掉了,又如在体育课或平时课间时过渡浪费水资源,再如学生们没有养成随手关灯的好习惯。而在电资源的使用时过渡浪费。太多太多身边的现象使“勤俭”在我们新一代青少年中失去了踪影。
    纵然现在生活安定,但置身于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我们,应该明白在全国其他省区,还有着一大批困难户。试想一下,一盒饭能拯救一个饥荒的人,一瓶水能让干枯无雨的地区的人们多么珍惜。
   
当我们在奢侈时,当我们在浪费时。我们应当想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我们高一二班将在本周二举行一个以“俭”为主体的班会,到时候我们将以一场生动且富有教育意义的班会鼓动全班乃至全校提倡“勤俭”。最后,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像我们班会的口号所称的那样:“让俭在生活中处处闪光!”
   
谢谢大家!

    发言:杨潇
1.  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有利于弘扬、继承,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代代流传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发愤忘食”的持生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身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起到了巨大作用。

    教育是人类文化发生、发展的一种生命机制,只有对青少年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传统美德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生命链,才能得以世代传承、延续光大。特别是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政治多变,形势复杂,如果忽视对后代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教育,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就要失传断代,中华民族就不是中华民族了,中国人就不是中国人了,由于民族凝聚力涣散,中华民族就有被挤出世界伟大优秀民族至林的危险。

2.  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有利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并不是每个中国人自然具有的,而是必须经过教育和修养才能得到的。前一个时期,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用散布民族历史虚无主义,搞垮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面对这种和平演变的挑战,一个时期为了迎接现代化科技挑战,只顾传授科技知识,却严重的忽视了民族精神与民族道德素质的培养。结果,思想道德滑坡,见利忘义,骗财害人;不讲人格,不顾国格;自私自利,损害公德;虐待父母,不讲文明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相当数量人的民族“形”与“魂”遭到严重的扭曲。

    产生这种道德素质的滑坡现象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要遏制和消除这些社会的非文明、非道德现象,除采取端正党风、勤政廉政、加强法制、严肃纪律等措施外,还必须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即用中华民祖传同美德对社会公民,包括中小学生进行“中华根”的教育。同国外塑“中华形”,内化“中华魂”,把广大青少年塑造成为一代合格的中国人,实质具备“两统”的素质。不仅身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统,长着黑头发、黄皮肤、一付黑眼睛,拥有着中国人的外形,而且更重要的实施之内化为具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传统哺育下所独具中国人的旗帜、品格与美德。实践结果表明,开不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学生对传统美德了解、把握与行为就是不一样。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学生伦理道德素养就好于没受过教育的。所以,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当前提高包括青少年在内的中华民族素质的内需。

3.  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强大的凝聚力。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和忠诚。伟大,是可爱的前提。可爱是热爱的基础。让广大青少年了解祖国5000年之伟大,知道中华民族可爱之根由,必将激起他们热爱祖国、热爱民族之情,激发他们报效祖国、报效民族之行。

    作为敬业学子的我们,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孝敬父母、尊师重道、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整洁健身、求索创新、勤劳节俭、见利思义、敬业尽责、清正廉洁、爱国爱民、天下为公。

    发言:顾亨

一、我认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包含着5点,即爱国守法、 明理诚信、敬业奉献、勤俭自强,以及团结友善,对于一名高中生来说,我强调的是“勤俭自强”这点,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克勤克俭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优良传统。它不仅是治家立业实践方式,更可升华为一种与人格修养相贯通的美德,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培养人的德行,巩固人在修养实践中所养成的正直、刚强、清廉等种种节操。在新时期,“勤俭”又被赋予了新的涵义。水费涨价就是政府的一种宏观调控,它不仅提示我们水资源的可贵,也要求人们要做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资源这一政策也是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致的。然而,在我身边,却经常出现同学们在体育课后用水冲刷脸,大叫“爽哉”后便纵然离去,毫不理会身后水龙头的声声怨道:“苦哉!”此外,我校中还有部分同学不穿校服,只顾穿名牌攀比的现象,然而,我认为吃苦并不光表现在衣着上,衣衫褴褛并不能证明你很吃苦,而更强调的是人的独立!

二、对于其中的一个传统文化:明理诚信,优:可以结交到很多人生知己。劣: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人要做到百分百地诚信待人几乎师部可能的。我认为:应努力做到诚信待人,但要看对象,若对方是一个值得交往的好友,就应该诚信待人;但若对方是个无耻之徒,则应加紧堤防,不可全然诚信待人!

三、为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利用黑板报对弘扬传统文化进行宣传,开拓相关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定时与同学、老师们互相探讨。

    发言:张佳骏

一、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其他诸多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学说流派。特别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尤其是东方文明的源头之一,不仅在历史进程中产生过巨大影响,及时在今天仍发挥着作用。所有这些具有精神价值的东西。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形成了我们民族的风骨和气度。培育了我们民族的品格和精神,起到了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当然,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但思想意识在一定条件下也会起到巨大作用。这是传统文化这些积极因素的长期熏陶,代代承传,使我们民族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理想人格、伦理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渐趋认同,并成为中华民族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从思想内涵来看,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本精神,大体上表现为四个方面,即天人合一的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刚健有为的观念、以和为贵的观念。

二、传统文化的优劣

    对待传统文化必须区别优劣。一方面是反对旧的,一方面是发展新的。这就是要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文化,发展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历史长河中积淀的,难免要受到时代的限制,阶级的制约,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鱼龙混杂,这就要用历史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辩其真伪。对待传统文化还必须坚持扬弃的辨证方法。我们要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的一切无益的东西,“弃其糟粨,取其精华”。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仁、俭、孝、礼、义、廉、耻”。劣等文化如“重男轻女、拜天拜地”等。

三、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应该始终重视提炼和汲取我国人民在古今创造的所有优秀精神财富,既包括传统的儒释道中有借鉴价值的内容,也包括从国外传入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既保持民族优秀传统,又适合当代社会特质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体系。批判的继承,在继承中创新,重在创造性转换。另外,必须坚持科学态度,而且要全面、准确地发掘,是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继承和发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掘,一需要人才,二需要创造。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创造崭新的社会主义文化,需要我们落实到行动中。诸如节约用水,尊师重道,礼貌待人。

    发言:蔡飏飏
    中国的传统文化,似乎总与纷繁复杂,深沉难懂沾上边,想来也是,从四书五经到琴棋书画。从评弹里的吴侬软语到棋盘上的进退攻守,哪一样不是值得我们细细体味的传统文化呢?但是说到“身边”的文化,让我最先想到的民乐,现在许多同学都学过民族乐器,也时常会欣赏民乐演奏会,说民乐贴近生活甚至融入生活也并非夸张。我觉得,在聆听古曲的时候,就好像在拂去岁月的灰尘,与历史对晤,体会其特有的一份清灵与庄重。感受民乐的优美旋律,似乎自己也是历史的知音。

    就民乐单方面而言,已出现了许多新颖的形势,其中不乏结合国外音乐之长的作品,比如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曲目,节奏明快,音律流畅,再加上五彩变幻的灯光和她们靓丽的造型,使人眼前一亮,的确这样乐曲更吸引人,所以节奏缓慢,重视韵味的古曲便被束之高阁,并不是说现代乐曲不好,只是希望大家不要厚此薄彼,忘记了那内涵丰富却被打入冷宫的古乐曲。

    深入研究或是代代传承,亦或是创作创新,都对传统文化起着或大或小的作用,我们可以为之做很多,而它也正需要我们的付出,希望我们的传统文化能长盛不衰、经久不息,使我们作为其传人,能为之骄傲与欣喜。

    发言:陈元杰
    
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申,如中国书法、玉雕、戏曲等都属于传统文化,单说戏曲就可分为好几种,如昆剧、京剧、越剧等好几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这几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也在物质消费得到满足之后,开始注重起精神消费,但本应被人们消遣的戏曲已经被人们渐渐淡忘,将这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取而代之的是那些流行歌曲。由于青年人适应了这种生活,少年人也被同时影响,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可能后继无人,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熏陶一个人的文学气息,培养他的艺术鉴赏能力,更能放松人的身心,只不过,在这些传统文化中有个定义“老套”,不像流行歌曲那样节奏性很强,通俗易传,因此,相比之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就相形见绌了,但我们应该记得我们是中国人,是中国这片大地哺育了我们,将我们养育成人,我们不能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失传,否则我们将是千古罪人,如果要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流传下去,那必须在青少年中就培养起他们的兴趣,让戏曲与流行歌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向台湾的人气组合S.H.E最近发行的CD主打歌就是古典与现代的融洽,台湾歌手陶喆也曾有戏曲与流行歌曲嘻哈节奏相组成的歌曲,他们就意识到中国人应该大力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这一代也应该向他们学习。

     发言:眭祯
   
传统文化的话题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关注,大概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意识到自己有些忘本的毛病。高喊着5000年的华夏文明,龙的传人却自觉不自觉的将过去掀翻了,让他尘封在了博物馆里。语文的教材改了又改,到头来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理念。反正我觉得古文的数量多不是坏事。虽然学生刚开始接触时有些反感和抵触,但渐渐的他们就没有了这种情绪,而且逐渐的对古人和古文化产生了兴趣,有些学生会主动的翻阅古代的典籍和史书。什么都要讲求底蕴的,打好了根基就会牢固,就会茁壮成长。传统文化是法宝,继承与发展义不容辞,刻不容缓。

    如果说这种言论无法让追求时尚,标新立异的你无法接受。那我们可以从当下最时尚的流行音乐来谈,不知大家是否有听过Susan 说,在这首歌中陶喆大胆的在R&B曲风中融入了中国古典京剧的元素,成功的在RAP中引用了京剧名段《苏三起解》,将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元素融合在一起,完全没有让人感到不舒服,感到怪异的地方。反而引得了很好的反响。像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什么周杰伦、王力宏、信乐团都纷纷效仿;再说女子十二乐坊,它突破了传统演奏国乐的方式。这十二位科班出生的美丽乐手,一时尚穿着、飘逸长发,及创新的站立演奏方式,横扫亚洲乐坛。她们所表象的新民乐把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创造了一种充满现代气息、没有地域之分、同时又具有东方特色的纯音乐。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自己独特的舞台表演及音乐魅力,在流行音乐发展千篇一律、几乎停滞不前的今天,她们的独特亮相,使人耳目一新,成为音乐界的一颗耀眼新星。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传统文化固然不能舍弃,但如何让它融入现代。就需取其精华,与现代结合,也创造出现代化的传统文化。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2018 上海市敬业中学 ICP15052465
地址:上海市蓬莱路345号  电话:021-63685200

beian.png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120号
域名:jy.hpe.cn    中文域名:上海市敬业中学.公益

 

 

当前在线人数:419;累计访问人数:48697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