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图书馆 > 读书活动

2019主题征文获奖作品—《极简上海史》读后感

作者:图书馆     发布时间:2020-5-20 点击数:843

 

此书的作者葛剑雄教授用精炼的笔触将上海的许多方面生动地呈现出来,尤其是书中大幅插图很多,使读者读来毫不费劲,做到了让尽可能多的群体都能接受。在这本极简史中,作者介绍了上海的基本内容,并相信如果从这本书入手,能够引发有兴趣的读者深入研究。

在本文中,我想就上海的经济制度展开浅层讨论。在民国建立前,上海的经济发展集中在极小的城墙中(明朝时期为抵御倭寇修建的),相对闭塞。到租界出现时,有大批的外资银行迁入上海,“江浙财阀”,北四行南三行等都使上海银行业达到鼎盛。建国后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使得外资银行,商业银行,央行,造钱,证券,外汇,资金等多种经济要素集中在上海,使得巅峰时期的上海成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但在改革开放前,上海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建立了农行中行建行,当时都只是央行管辖下的银行,以致央行一家独大。改革开放后交行恢复,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无不向世人宣告上海改革开放的决心,使得上海经济继续稳步前进。上海的经济发展之路不能说一帆风顺,短时期的政治动荡等多方面因素都使上海蜕变,重新走向世界金融业发展的前列。

而通过“大上海计划”一章,我又去翻阅了一些资料,了解到社会保障制度与近代上海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古以来,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是“义仓”,即历史文献中常见的“开仓济廪”的做法。而真正的近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开创却是德国人俾斯麦,近代中国正是吸取西方这一制度形成了初步的社会保障制度。

但建设保障制度的道路十分坎坷。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针对一些特定的从业人士,如十分具有民国特色的黄包车夫,以及自贡特色的井盐工,仍有相当一部分百姓无法享受社保制度。直到建国初期的1951年,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而在1953-1956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后,一批重工业工程的完成,使得中国盲目认为很快就能赶超资本主义国家,为此制定了“大跃进”的总方针,百姓投身炼钢甚至砸锅卖铁,严重阻碍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社保制度的发展更是趋于停滞。直到1979年改革开放后,上海旧时从业的纺织工人大批下岗,政府着力重建社会保障制度,甚至让上海航空公司安置部分四五十岁的中年女性,较好地解决了失业人员的安置压力。可以知道,社会保障制度促进了近代上海的社会安定,是上海发展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通过阅读本书,我了解了上海的沧桑巨变,浅挖了上海近代的经济制度,深感如今上海的繁华来之不易,多了几分对这座城市的喜爱。

                                  高二(6)曹哲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2018 上海市敬业中学 ICP15052465
地址:上海市蓬莱路345号  电话:021-63685200

beian.png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120号
域名:jy.hpe.cn    中文域名:上海市敬业中学.公益

 

 

当前在线人数:558;累计访问人数:48709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