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阅读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注意力已经被小小的手机屏幕霸占了,你还会读书吗?
今天,在上海市向明中学的校园里,同时进行了两项和“阅读”“教育”两个关键词有关的活动:“新时代背景下的阅读与教育:2018年世界读书日活动”和“教育改革40年 ——我读《上海教育丛书》征文活动启动仪式”。
前者由上海市教育学会、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主办,通过论坛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阅读方式,后者则直接号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信息已成易碎品,阅读价值永恒
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发生和传播的速度如此之快。当你早上拿到报纸的时候,那一刻,报纸上的信息就已经过时。手机的信息更新速度已经算快了,但只要在手机上点一下刷新,就又有无数新的信息涌入。
在上海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看来,信息成了短暂的一次性商品。他在“新时代背景下 的阅读与教育”论坛的开幕致辞中说,“在这个时代,我们用什么去抵御功利主义和快餐文化?也许,阅读,是我们抵御腐蚀和摆脱空虚的有利手段。”
尹后庆认为,在信息化背景下,我们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形成对信息的消化能力,或者叫“信息流畅力”。也就是说,一个人要面对大量的、稍纵即逝的、鱼龙混杂的信息,能够理解所有形式的信息,并通过解读这些信息来获取必要的知识,理解其内涵和意义,并且用它来完成现实世界中的任务。
“当我们的孩子面对信息社会,他需要有提问的能力,需要有获取信息的能力,需要有分析信息的能力,需要有应用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
尹后庆在致辞中表示,新时代背景下的阅读与教育,都是在信息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发生的。21世纪的教育必须确保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要面对现实世界,要让孩子面对不确定问题的时候有足够能力应对,这种能力就是所谓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碎片化没问题,有问题的是垃圾阅读
移动阅读时代,阅读常常和几个词联系在一起:快餐阅读、碎片阅读、读图时代……对此,复旦大学教授、原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教授倒觉得,不用都一棍子打死。
在葛剑雄看来,古往今来,阅读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工具性质的阅读,一个是价值性质的阅读。对于工具性质的阅读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选择。
不用说实时更新的海量信息,就是每年新出版的图书,全国都有30多万种之巨。加上再版的书籍,每年有40多万种,任何人都来不及全部读完。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检索到这些信息变得越来越容易。“以前人跟人之间的竞争,往往是看谁记住的知识多。今后的竞争,就是大家都在使用的前人积累的知识,看谁的分析判断能力更强。”
葛剑雄认为,教育者、家长不应该再引导孩子开卷有益、多多益善,而是应该引导孩子学会选择。“要有选择的阅读,量不要太多,方向要明确。”当然,一旦选定了研究方向,就要努力穷尽这个领域内的所有材料。
葛剑雄还努力为“碎片化阅读”正名。在他看来,碎片化地接受知识没有什么错。“每天接触这么多的信息,都要系统学习来得及吗?很多知识了解可以了。”当然,有些知识还是必须系统了解的。比如我们作为中国人要了解中国历史,就必须从小学开始系统学习,不能通过网络碎片化学习。
“碎片化不是问题,问题是有些东西不是碎片而是垃圾。”葛剑雄认为,一些网络小说就是没有阅读价值的垃圾。
他也反对一味“读图”,一方面不是所有知识都能通过图片显示,另一方面,文字阅读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习惯,如果从小一直读图,只是读图,这种能力发展就可能受到影响。
学校图书馆功能升级换代
葛剑雄特别强调要给中小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对此,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也非常认同。
聂震宁讲了一个故事。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种族歧视还很严重的时候,一个黑人中学生偶然在学校图书馆翻到一本侦探书,觉得很好看。但是因为自己是黑人,他不太敢把书借出去,就偷偷拿走去看。读完之后,他回到学校图书馆,把书放到原来的地方。这时他发现,书架上同一个位置放了这位作家的另一本书。他又把这本书偷偷带回去看……如是重复了几次,他这样偷偷看完了这位作家的四本书,然后决定:我要学法律!功成名就之后,他回到学校讲起这段历史。学校的老师告诉他:其实学校图书馆的老师早就发现了,但是馆长不让老师制止他“偷书”,而是特意找来这位作家的新书放在同样的地方,以便他取阅。
聂震宁认为,图书馆的老师最重要的作用不是维护秩序,而是要给同学提供阅读指导,使得他们得到更好的阅读,他甚至建议学校在图书馆开设专门的“阅读课”。
对此,嘉定区教育局副局长祝郁表示,嘉定区于2013年提出慧雅阅读项目计划,其中一项举措就是推动图书馆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合理培育学生阅读素养。
向明中学校长芮仁杰则介绍说,学校在2012年就把图书馆改为震旦书院,人员换血,结构改变,整合了专题研究室、演讲厅、书吧、展示厅、特色实验室等资源,开设了阅读课程,给学生自主阅读和个性发展的空间。
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校长俞国娣则表示,学校阅览室对读者不设防,全天候开放不锁门。孩子们从图书馆借书也不需要到图书馆管理老师处进行登记,让孩子们可以尽情阅读。
要让孩子读书,老师首先要读书
孩子是看着老师的背影长大的。要想让孩子读书,老师首先要读书。
今天下午,由上海市教育学会、《上海教育丛书》编辑委员会、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主办,由上海市托幼协会、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图书馆专业委员会、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教育》杂志以及“第一教育微信公众号共同承办的“教育改革40年——我读《上海教育丛书》”征文活动正式启动。
据介绍,受上海市教委委托,由《上海教育丛书》编辑委员会组织编辑的《上海教育丛书》(以下简称《丛书》)是由教育部门出资,为教师立德、立言、立业的载体。从1994年出版第一本书开始,至今已出版近120册。
这些书是上海基础教育留下的宝贵财富,凝结了上海基础教育领域、上海知名学校与优秀校长、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反映了上海教育改革的发展轨迹,为促进本市基础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这次征文活动面向基础教育系统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校(园)长、教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与研究部门的教育工作者、上海教育丛书作者等;也面向其他系统的《上海教育丛书》的读者,家长和社会热心教育人士。
参加征文比赛者可以阅读《上海教育丛书》(征文启事、参考书目见今天“第一教育”第五条),结合本人对教育的思考、实践探索和经历的感悟等,以读后感的方式拟写成书面文章,在2018年5月10-10月10日期间以电子稿的方式递交至educationshanghai@163.com。
征文活动的主办单位于10月下旬组织专家对征文进行评选,评选结果于11月中旬公布。